返回 都是抽象天命,你千古一帝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91章:天下英才尽入彀中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/>
    还是太医夏不具亲自出手,一个药篓给魏季舒砸醒了,这才没酿成大祸。

    刘恪和魏季舒耳语一阵,稍微了解了一下科举的经过。

    没想到魏季舒这种强硬刚直之人,竟还特意夸了一通何坤。

    科举不容易,是何坤主动揽下了活儿。

    萧元常本以为,何坤想从中牟利,都准备好通知化成雨,带着绣衣使逮人。

    没想到,何坤所负责的考场环境,没有任何混乱的情况。

    并且何坤,还对其他官员,与考生之间,有可能的私下来往,进行了彻查。

    不仅约束了自己,也不允许别的官员中饱私囊,徇私舞弊。

    “这个何坤.”

    刘恪不禁啧啧两声。

    何坤在朝中一众文武之中,能力算不得顶级。

    但这个做事风格,确实深得他心,是个能当个几十年储蓄罐的人。

    而后他问魏季舒要了份士子的名册。

    挨个将名字和脸对上了,一一观察着。

    正儿八经的殿试,会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。

    偷偷摸摸来观察,能看到真实性格。

    至于才学能力这方面,刘恪倒是不怎么担心。

    他开挂的。

    会试中成绩最好的,叫做海说。

    海说面容清秀,但看上去略带憔悴。

    五官平凡朴实,透着一丝坚毅和沉稳。

    乱糟糟的发髻挽着,时不时有几根头发,垂落在额前。

    衣着朴素,穿着一袭简陋的布衫,上面还沾着墨迹,看上去有些褪色和破旧,但却整洁干净。

    只这个出身贫寒的形象,就让刘恪重点观察了起来。

    【姓名:海说(国士)】

    【年龄:24】

    【统率:27;武力:51;智略:90;理政:94】

    【特性:接地气、死谏、明察、廉洁、忠贞、传统、青松翠柏】

    大汉的国士,目前只有三个。

    分别是岳少谦、萧元常以及薛嘉,三人也是朝中,统兵、理政、智谋的天花板。

    海说,是第四个。

    但是显然其能力不太匹配,说明成长空间特别大。

    而且让刘恪兴奋的是,海说的“廉洁”、“忠贞”这两个特性。

    和岳少谦重合。

    也是个能够无条件信赖的人。

    当做未来的宰辅储备,肯定没问题。

    不过到底如何,还需要多加观察。

    而会试次名,则是一个世家子弟,名唤甄富。

    和扔进人群就找不着的海说不同。

    甄富自带气场光环。

    甚至刘恪刚进翰林院的第一眼,没和魏季舒交流,就已经看到了甄富。

    这家伙确实是气度非凡,身姿挺拔,面容庄重端正,五官轮廓深邃。

    自然而然有一种,自信高贵的气质。

    发髻经过精心打理,发梢都显得光泽亮丽。

    身上更是锦衣绣袍,衣袂飘逸,密布着精美的刺绣和金银丝,在窗沿投下的阳光中,显得格外艳丽。

    从头到脚都体现着壕。

    和甘文禁那种好奢华,一看就是暴发户,还不太一样。

    让人有种,理所应当的感觉。

    放在之前一直看脸取士的年代,只是这身打扮,不看脸,也能捞着个官身。

    【姓名:甄富(国士)】

    【年龄:28】

    【统率:63;武力:66;智略:88;理政:96】

    【特性:阔气、富裕、财运、挥金如土】

    又是个国士?!

    不愧是已经停滞多年的科举。

    只是草草重启,就捞着了两个国士。

    而且这个甄富,估计是因为出身,能力方面,比海说要更为全面一些。

    就是特性上可能稍微差了点。

    但也够用了,能力上去了,还要什么自行车。

    刘恪继续将名册和一个个士子,对应着。

    再没看到什么惊才绝艳的国士或是邦士,不过上士也有几个。

    而且有个奇葩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    虽然穿着一身布衣,做着文人的活儿,清点着账目。

    但身材魁梧高大,单薄的衣衫,根本掩饰不住身上的肌肉线条。

    握笔的手臂格外粗壮有力,甚至让人有种错觉,稍微一用力,手上的毛笔,就会断掉,连带着桌案一同坍塌。

    绝壁是个猛男。

    【姓名:吕奉父(国士)】

    【年龄:29】

    【统率:63;武力:108;智略:80;理政:81】

    【特性:文心、?虎、舞文弄墨】

    刘恪:???

    这种没来由的割裂感是怎么回事儿?

    典褚也才103的武力值,一路跟着他杀到现在,估摸着也就涨到105左右,差不多上限了。

    你个吕奉父出山就是108的武力值??

    更匪夷所思的是,你108的武力,虽说统率差了点,但当个大将,绝对没人说什么。

    投了行伍,仗着武力,在这个乱世之中,也能轻轻松松高升。

    你考科举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还跟着这堆文官,一起在翰林院里清点账目。

    “嘶”

    刘恪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有系统在身,他一直都知人善用,废物利用。

    但这个吕奉父,着实让人难以安排。

    而且经过刘恪的一阵观察。

    吕奉父在清点账目时,相当用心。

    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,哪怕屋檐下的白乌鸦一直在嘎嘎叫,其他学子偶有交头私语,吕奉父都是目光专注地,盯着着手中的账本。

    他的手指,相较于账册,有些粗大,翻页也显得不是那么灵活。

    但他仍是有条不紊,细致到了极点,确定不会跳页、漏页。

    而且每一笔数字,都经过反复核对。

    虽然不像海说、甄富那样,可以直接心算无误,效率极高。

    但吕奉父依然会用毛笔,小心地勾勒着符号,标记着每个数字和记录的含义。

    甚至随着越来越多的账册,清点完毕,吕奉父的眼神,都变得明亮起来。

    看得出来,他是真的喜欢做这些事情。

    等到了饭点,吃饭的时候,更是离谱。

    吕奉父虽说是依依不舍的,放下了账册,开始吃饭。

    但他却是一手捧着书卷,边看边吃。

    吃完了,消食的时候,甚至还找着最有学识的海说、甄富,高谈阔论,谦虚学习。

    忽然,有绣衣使的千户寻着了魏季舒。

    “大人,前两日下官与同僚在进行生态调查的时候,看了眼今年的收成。”

    “琼州各地的作物,都已成熟。”

    “但由于人手不足,想向大人请托些人手。”

    这事儿一般是向萧元常请教。

    但萧元常去接驾了,朝中有些话语权的文官,就剩薛嘉、何坤、魏季舒。

    薛嘉是个病秧子,老咳嗽,这绣衣使也怕被传染恶疾。

    何坤太贪,不为绣衣使所喜。

    只能找着魏季舒了。

    魏季舒看了刘恪一眼,现在皇帝在家,这事儿得让皇帝拍板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第191章:天下英才尽入彀中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