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济公传奇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98章 曹操迎驾,吕布解围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却说董承、杨奉等,护着汉献帝刘协的车驾,驻扎在安邑,一住过年,改元建安。太尉杨彪等人,名为三公,毫无政权,行止进退,俱由武夫作主,文臣不得过问。

    nbsp杨奉等人拟就安邑定都,独董承欲奉驾返回洛阳,与杨奉等更生龃龉,杨奉竟遣将军韩暹,袭击董承。

    nbsp董承奔往野王,投奔依靠张杨,张杨决意调兵迎驾,使归旧都;乃令董承先赴洛阳,修筑宫室,并致书荆州刺史刘表,请他为助。

    nbsp刘表却履书如约,陆续派遣兵役,输送资粮,总算是有心王室,戮力从公。

    nbsp杨奉、韩暹等闻信知惧,出屯险要,拒绝张杨、董承;还是汉献帝下谕譬解,令他随从、护卫,侍奉帝跸进入洛阳,杨奉与韩暹方才奉诏,还至安邑,护驾东行。惟胡才李乐,仍留居河东,不愿相随,时已为建安元年秋季了。

    nbsp建安年号最久,且为汉朝末代正朔,故一再提明。七月初旬,汉献帝刘协驾至洛阳,宫阙尚未修成,暂借故常侍赵忠的第宅,作为行宫;于郊外祭祀上帝,大赦天下。

    nbsp张杨在中途迎驾,一同至洛阳,先就南宫督修殿宇,半月告竣,号为杨安殿,自志己功;便请帝后迁居杨安殿,且语诸将道:“天子当与天下共戴,朝廷自有公卿大臣,不劳我辈干涉,杨当出御外难便了。”

    nbsp乃辞归野王。杨奉亦出屯梁地,韩暹董承,并留宿卫。

    nbsp汉献帝刘协封赏功臣,命张杨为大司马,兼安国将军,杨奉为车骑将军,韩暹为大将军,领司隶校尉,皆假节钺。惟洛阳宫府,已被董卓毁尽,急切不能修复,除杨安殿外,尚是瓦砾成堆,荆榛满目。八字写尽荒凉。

    nbsp百官无处安身,暂就破壁颓垣,作为栖处;并且无粮可用,遣人向州郡征求,十无一应。

    nbsp自尚书郎以下,往往亲出采稆,野谷曰稆。煮食充饥,甚至朝夕不继,往往有人饿死;或被兵士沿途劫夺,辄遭格毙。这消息传到兖州,雄心勃勃的曹阿瞒,遂欲托名勤王,挟主称雄。见识原高人一等。

    nbsp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,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。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,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,韩暹、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,往北联结张杨,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。

    nbsp独荀彧进说道:“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,汉高祖东征项羽,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。自从天子蒙乱,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,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,还不能远赴关右,但还是分派将领,冒险与朝廷通使节,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,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,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。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,大顺也;秉至公以服雄杰,大略也;扶弘义以致英俊,大德也。天下虽有逆节,不能为累,明矣。韩暹、杨奉怎么敢为害呢?如不及时扶正朝廷,天下将生叛离之心,以后即使考虑此事,也来不及了。”

    nbsp曹操闻言,认为荀彧之言有理,大喜道:“文若所言,正合我意。”

    nbsp遂遣中郎将曹洪,引兵西进。将至洛阳,偏为董承等所阻,用兵扼险,不许交通。

    nbsp时骑都尉董昭,方由河内至安邑,随驾入洛,迁职议郎;他本与曹操结交,见前回。因复为曹操设法,冒名作书,寄与杨奉,略云:

    nbsp操与将军闻名慕义,便推赤心;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,反之旧都,翼佐之功,超世无俦,何其休哉!方今群凶猾夏,四海未宁,神器至重,事在维辅;必须众贤以清王轨,诚非一人所能独建。心腹四肢,实相恃赖,一物不备,则有阙焉!将军当为内主,操为外援,操有粮,将军有兵,有无相通,足以相济,死生契阔,相与共之。

    nbsp杨奉得书甚喜,即上表推荐曹操为镇东将军,袭父曹嵩之爵位,为费亭侯。曹操正在汝南颍川一带,征剿黄巾余党;斩贼目黄邵,收降贼党何义、何曼,回军驻扎许县,接到洛阳诏使,得袭侯爵,尚不过循例拜命,无甚惬意。

    nbsp过了数日,曹操又接得董承的来书,邀令速诣洛阳,方喜如所望;即日引兵起程,与曹洪中途会合,直抵东都洛阳。

    nbsp董承本欲拒曹操,阻洪西进,此次为了韩暹专恣,遇事牵掣,所以变易初心,召曹操入卫。何进召董卓,董承召曹操,统是引狼入室,自速危亡。

    nbsp曹操既至洛阳,先将大队人马,驻扎都城内外;然后登殿朝谒,三呼如仪,汉献帝刘协赐曹操平身,宣谕慰劳,曹操拜谢而退。

    nbsp出来面见董承,董承与语韩暹罪状,曹操并忌张杨,连章弹劾上奏;韩暹惧怕被诛即刻逃走,奔往大梁。

    nbsp汉献帝因韩暹张杨随驾有功,不愿加惩,诏令免议;张杨无罪可言,曹操之劾杨,全是私心。独假曹操节钺,领司隶校尉,录尚书事。

    nbsp曹操得揽政权,严核功罪,有罪请诛,有功请赏。于是杀三人,封十三人,追赠一人,胪述如下:

    nbsp尚书冯硕、侍中壶崇、仪郎侯祈并处死刑。卫将军董承、辅国将军伏完、侍中丁冲种辑、尚书仆射钟繇、尚书郭溥、御史中丞董芬、彭城相刘艾、左冯翊韩斌、东郡太守杨众、议郎罗邵伏德赵蕤并封列侯。故射声校尉沮俊追赠为弘农太守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这辅国将军伏完,便是伏皇后的父亲,籍隶琅琊,八世祖就是伏湛,乃是东汉开国功臣,官终大司徒,完得袭世爵为不其侯;曾尚汉桓帝女阳安公主,生子女二人,子即议郎伏德,女即是伏皇后。伏后履历,就此补叙明白。

    nbsp卫将军董承,从驾有功,汉献帝又选董女为贵人,选董承为车骑将军;伏董两家,统算是皇家贵戚了。缀此一笔,为下文两家诛夷伏案。

    nbsp议郎董昭,已迁官符节令,曹操与他交情好甚深,遂引与同坐,向他问计。

    nbsp董昭答说道:“将军起义兵,诛杀暴乱之徒,入京朝拜天子,辅佐王室,这是可以媲美春秋诸侯五霸的功绩。但下面的各个将领,人心各异,未必肯服从您。现今您留在这里匡弼天子,情势对您不利,只有转移圣驾到许县了。当然朝廷流亡迁徒之后刚刚回到旧时京城,无论远近都在企望,希图在一个早上安定下来。现在又一次迁移圣驾,不能让众人满意。做非同寻常的大事,就得有超越常规的举措,希望将军筹划怎样做利多弊少。昭闻行非常事,乃有非常功,愿将军临事果断,勿涉迟疑。”

    nbsp曹操拈着胡须,说道:“这正是我的本意。但杨奉离得很近,就在梁县,听说他的队伍精良,能够让他不成为我的隐患吗?”

    nbsp董昭又答道:“杨奉缺少袒护援助,将会独自归顺。镇东、费亭的事情,都是杨奉所确定,又听说他写信命令约束自己的士兵,足以看出他的诚信之心。应该时常派遣使者送上优厚的馈赠,答谢他的好意,以便安定他的心意。就说“”京城缺乏粮食,想将圣驾暂时移至鲁阳,鲁阳离许县较近,转相运输较为容易,就可以没有粮食严重缺乏的忧虑了”。杨奉为人勇猛而缺少思虑,一定不会怀疑我们,等到双方使者有了往来,那时足以确定计策了。杨奉哪里能成为隐患!待他出师相阻,将军已好奉驾至许了!”

    nbsp曹操欣然称善,立即派遣使者到了杨奉那里,然后即将汉献帝刘协迁移到许县,免致乏粮。汉献帝不得不从,群臣皆畏曹操兵威,莫敢异议。

    nbsp当即指日登程,道出轘辕,东向进行。曹操预恐有人劫驾,步步为营,且使曹洪等分领锐卒,往伏阳城山谷中,专防杨奉前来。

    nbsp杨奉得曹操馈赠,倒也无心劫驾;惟韩暹奔梁投靠杨奉,从旁怂恿,乃出兵邀击,才抵阳城,被曹洪等发兵埋伏并起,左右夹攻,杀得大败而回。

    nbsp曹操得安然抵达许县,建筑宫殿,立宗庙社稷,奉帝居住;进曹操为大将军,封武平侯。

    nbsp太尉杨彪,司空张喜,见曹操大权独揽,并皆辞职。

    nbsp曹操复请汉献帝下诏,严责袁绍,说他地广兵多,不务勤王,专自树党,擅相攻伐。自失时机,便被他人借口。

    nbsp袁绍乃上书申辩,且请汉献帝转幸鄄城;汉献帝刘协出书示于曹操,曹操当然批评反驳,但请授袁绍为太尉。

    nbsp诏使到了冀州,袁绍怒说道:“曹操已濒死数次,赖我救活,今反挟持天子,敢来令我么?”谁叫你不先迎驾。遂拒诏不受。

    nbsp曹操得使人归报,恐袁绍兴兵来争,乃请将大将军一职,暂让与袁绍,并封袁绍为邺侯,袁绍仍辞还侯封,惟与曹操不复争论。曹操自为司空,行车骑将军事,当即声讨杨奉,责他出兵阳城,敢图犯驾,罪同大逆,应坐诛夷等语。

&

第598章 曹操迎驾,吕布解围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