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2章 枭雄代捉刀,功臣邀赐盖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却说华歆弑杀了伏后,并诛戮伏氏家族,然后复来报告给曹操,曹操当然心喜,录为首功,寻且表华歆为军师。
nbsp说起华歆履历,本来是有些名望,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,为同学友,时号三人为一龙,华歆为龙头,邴原为龙腹,管宁为龙尾。
nbsp但华歆佯装为高尚,暗地里实是贪婪。管宁曾经在园种蔬,锄地见金,掉头不顾,
nbsp华歆却在旁边就蹲下把那块金子捡了起来,拿在手里把玩了又把玩。只是后来看管宁脸色不对,就把那块金子丢了。管宁见华歆如此反复的举措,已是心怀鄙薄。
nbsp一日同坐观书,闻户外有车马声,管宁不为所动,独华歆弃下手中书出来观望,自是管宁与华歆割席,不复与友;后来管宁庐居山谷,终身不仕。
nbsp邴原虽由曹操辟召,入为丞相征事,但仍闭门自守,非公事不出,两人志趣,俱有足称。惟华歆得为豫章太守,已归服孙吴,嗣复得曹操征命,往投许都,参司空军事。荀彧死后,竟代荀彧为尚书令,竭诚事从曹操,居然为虎作伥,弑起皇后来了。比曹操尤恶。
nbsp惟汉献帝自伏后死后,悲怀未释,曹操却进言道:“臣女已并邀宠御,次女最贤,可立为中宫。”
nbsp汉献帝刘协闻言,颇感无奈,遂于建安二十年正月,册立曹贵人曹节为皇后。百官因为是魏公曹操女儿,格外谀颂,且并至魏公府中拜贺,自不消说。只难为了曹操长女,名为阿姊,却要向妹子朝参。
nbsp曹操复起兵西征,命夏侯渊张合为先锋,自率诸将为后应,往图汉中。
nbsp张鲁闻报,忙与弟张卫商议,张鲁谓曹操兵力势大,不如出城投降;独张卫以为汉中险阻,可以抗拒曹操,遂号召兵马,据守阳平关。
nbsp阳平关在丛山峻岭中,却是天然险要,居然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的形势。
nbsp曹操连攻旬月,竟而不能攻下,欲引兵退归。西曹掾郭谌入帐谏阻,略言:“鲁兄弟同守异心,必有内变,不如缓待时机,总可得志,”
nbsp曹操却想出一计,扬言退军,拔寨齐起。张卫闻得曹操士兵引回,即出关追击,哪知行至半途,突然有野鹿数千头,掩入卫军,卫军自相惊溃,阵势遂乱。不意曹操将后军变做前军,蜂拥杀来,张卫如何抵挡?当即奔回。
nbsp曹操士兵复乘胜进逼,四面围攻,守兵已无斗志,纷纷遁去,张卫亦只好夜走,与张鲁窜入巴中。
nbsp张鲁临行时,左右请尽毁仓库,免为敌方物资,张鲁独慨然道:“我本欲归命国家,只苦意不得达,今不得已出奔巴中,仓廪府库,应归国有,奈何毁去?”
nbsp当下一律封藏,方才西走。曹操既入阳平关,一路无阻,直接抵达南郑,见张鲁封库自去,料定他有投降之意,便遣人慰谕张鲁,叫他前来投诚,不失侯封。
nbsp张鲁复书愿降,曹操便派吏往迎,待以客礼,拜张鲁为镇南将军,封阆中侯。
nbsp张鲁五子及部将阎圃等,亦各得封爵,还有马超遗将庞德,也投降曹操受封。
nbsp曹操于是令张鲁就国,留夏侯渊和张合,同守汉中,即日下令班师。主簿司马懿献议道:“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,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,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。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,益州就会震动不安,再进兵威逼,蜀兵势必瓦解。趁这个机会,一定能大功告成。圣人不能违时,也不能失时哩。”
nbsp(益州指的蜀地)
nbsp曹操笑答道:“:“人生苦于不知足,已经得到了陇右,还想得到蜀地,这是人心无足。”
nbsp遂不听司马懿所言,起行返回邺城。即此可见司马懿之贪狡更过于曹操。
nbsp先是曹操妻子丁氏无出,妾刘氏生子曹昂,殉难宛城。曹操复纳娼女卞氏,而生子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,遂得专宠。操竟以妾为妻,废黜丁氏,进卞氏为继室。曹操本来不知礼义。
nbsp曹植性机警,才又敏赡,曾作《铜雀台赋,》援笔立就,彬彬可观,曹操独加宠爱,欲立曹植为嗣子。问诸贾诩,贾诩默然不答,及曹操再三诘问,贾诩始微笑道:“适有所思,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呢!”语足矣。
nbsp曹操大笑而止。已而丁仪、杨修等,复屡次赞誉曹植之才,劝曹操立嗣,曹操又觉得动疑,密书问及百官,尚书崔琰独露板作答道:“春秋大义,立子以长,五官将指丕。仁孝聪明,宜承正统,琰愿誓死守道,不敢违经。”
nbsp曹操得书后,未免叹息。且因曹植为崔琰侄婿,不私所亲,更加推重。
nbsp崔琰曾经荐举钜鹿人杨训,辟为丞相属掾;至曹操自汉中引归,群吏复议进曹操为王,杨训更发表称颂,备极阿谀,崔琰览表不悦,即贻书责备杨训道:“省表事佳耳,时乎时乎!会当有变!”
nbsp曹操竟令左右入宫报告汉献帝,取得诏命,晋爵魏王。可巧南匈奴单于呼厨泉,遣使入朝,并谒见祝贺魏王曹操。
nbsp曹操他因自己身高较矮、容貌普通(据描述眼睛细长、肌肤偏白,但整体仪表平平),担心影响外交威仪,于是指派眉清目秀、须长四尺的崔琰代替自己坐在主位,而曹操自己则扮作侍卫持刀旁立。(曹阿瞒就是爱瞒,干啥都想瞒人。)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及外使谒见完毕而自归,单于呼厨泉,问及魏王德仪,使人笑答道:“魏王原非凡姿,但捉刀人,却是真正英雄。”独具明眼。
nbsp呼厨泉于是亲自入朝,为曹操所留,岁给钱帛刍米,如列侯例。但使右贤王去卑,监管匈奴。
nbsp嗣且分匈奴为五部,令呼厨泉子弟,皆作部长,选汉人为司马,充作部监,意在分铩虏势,不令猖獗。但是胡人多散居内地,无复防闲,华夷界限,逐渐溃裂,不可谓非曹操作俑哩。
nbsp曹操自以为威德及远,无人可比。嗣探得崔琰书语,说是会当有变,遂目为怨谤,收崔琰下狱,罚充徒隶。
nbsp一夕登台玩赏,想是铜雀台上。望见曹植妻子乘车出游,满身衣绣,装束得非常艳丽,心下不禁愤恨,竟罢赏归家,逼令自尽。复因曹植妻子为崔琰兄女,迁怒及崔琰,亦将崔琰赐死,时人无为崔琰呼冤。东曹掾毛玠,感伤崔琰无辜,作文哀吊,亦被逮捕缉拿;幸由僚佐桓阶和洽,代为申理,始得释放出监狱,得以免官归里。
nbsp曹操因南匈奴已服,忽然记起故中郎将蔡邕,有女儿名琰,字文姬,在东汉兴平年间(约公元195年),蔡文姬在战乱中被南匈奴骑兵掳走,因才貌出众被左贤王纳为妾室。已经在匈奴之地沦陷十二年之久。
nbsp曹操乃特遣使者赍金北去,将蔡琰赎归。
nbsp曹琰,字文姬,博学多才,兼精音律,蔡琰九岁时,父亲蔡邕夜间弹琴,突然断了一根弦,蔡琰说:“是第二根弦断了。”蔡邕说:“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。”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,蔡琰说是第四根,并无差谬。
nbsp蔡文姬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,卫仲道早亡,二人又没有子嗣,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。
nbsp及父亲蔡邕为王允所杀,家室流离,蔡琰竟被胡人掳去,没入右贤王帐下,生得二子,作“胡笳十八拍,”流传远近。
nbsp曹操曹操向来喜爱文学、书法,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、书法上的交流。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,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,令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为继妻。(当时古人认为蔡文姬有才无节,终究留有遗憾。)
nbsp董祀才娶得才妇不久,董祀做屯田都尉时,犯法该判死罪,蔡文姬到曹操那儿去为这事求情。
nbsp当时公卿、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,曹操对宾客们说:“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,今天让各位见见她。”等到蔡文姬进来,蓬着头,赤着脚,叩头请罪,声音清亮,很会说话,那意思非常辛酸悲哀,大家都因此而变了脸色。
nbsp曹操说:“我确实同情你和董祀,但是判决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,怎么办?”
nbsp蔡文姬说:“您马厩里有上万匹骏马,还有数不清的猛士,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追回文书,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?”
nbsp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了,就追回判决的文书,原谅了董祀的罪过。当时天气还很寒冷,又赐给她头巾和鞋袜。曹操又问道:“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的古典书籍,还能记得起来吗?”文姬曰:“从前我过世的父亲留下的书籍四千余卷,因我远离家乡处境艰难,没有能保存下来,现在能记得背诵出来的,才只有四百多篇罢了。”
nbsp曹操说:“现在我应该派十个书吏到你那里去抄写。”文姬说:“我听说男女有别,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。请给我纸笔(自己抄写),是用楷书还是草书全听您的命令。”于是就(凭记忆)抄写,送给曹操。曹操于是遣蔡琰归家,使蔡琰随时录送。
nbsp蔡琰将曹娥碑文一并录入。碑文为邯郸淳所撰,独文后有八字云:“黄绢幼妇,外孙虀臼。”为蔡琰父蔡邕所题。
nbsp曹操瞧这八字,不解所谓。查及曹娥履历,乃是汉顺帝年间的孝女。
nbsp孝女曹娥是上虞曹盱的女儿,他的祖先和姬姓周王朝有着共同的血统,只是年代久远,迁居到上虞后就被人们遗忘了。曹盱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,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仪式上舞蹈,使神高兴。在汉顺帝的汉安二年(公元143年)的端午节,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,迎神的船队由曹盱指挥,船逆着江流行驶。这一日风急浪高,主祭船被浪打翻,曹盱落水身亡,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。曹娥当时年方十四,她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,一直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,便投入江中,欲寻找父亲尸体
第612章 枭雄代捉刀,功臣邀赐盖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