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老宅通现代: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45章 乔玉的第一台相机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五千块,跟砖窑厂停工,你觉得哪个合算?”姚金宝笑呵呵的。

    “而且,这五千你只要给了,以后你们村的路,想修多久修多久,一点儿不耽误事儿,我都让你们过,这多好。”

    “总比你一边着急修路,一边遇着下雨下雪农忙,赶不上工,交不了货,干着急的好吧?”

    大芦沟的村支书一想,还真是。

    修路或许用不了几十天,但是你能担保天气就一直好吗?

    要知道,在农村,天气好的时候都是要下地的。

    等不用下地了,那天气也就不适合修路了。

    大芦沟村的村支书犹犹豫豫的,还是觉得五千有点多。

    姚金宝就又在人家家里转了转,看到屋檐下挂着的大蒜,嘿嘿一笑:“这大蒜是从我们村里买的吧?”

    大芦沟的村支书脸色一黑,把大蒜扯下来塞进米缸里:“凭啥说是你们村的大蒜?”

    姚金宝笑道:“我们村的大蒜品种好啊,个头大,蒜瓣饱满,比本地蒜大好些呢,你这肯定是我们村的蒜。”

    大芦沟的村支书有些恼羞成怒:“是你们村的又怎么了?不兴买?不兴买那你们别种啊!”

    “你看你,急什么?”姚金宝笑道,“没说不让你买,我是想着,你给赞助赞助,明年买蒜的话,给你们打折。”

    嗯?

    大芦沟的村支书眼睛一亮。

    他们村的人大多都进了砖窑厂,算是第一批“城乡结合部”的。

    所以没赶上承包的风头,毕竟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把孩子塞进砖窑厂,没那么拼了。

    导致现在大芦沟虽然粮食够吃,但是明显这些提升生活品质的种植行当就不怎么行。

    真是大蒜都不如别人家的。

    虽然也不缺这几个钱,但是吧,姚金宝这么说了,至少是个态度。

    要知道前些年因为姚家村自己通电,不再给大芦沟交“借电”的费用,两个村也是闹过矛盾的。

    这回姚金宝主动找上门来,大芦沟的村支书还挺高兴的。

    眼下姚金宝都退了两步了,大芦沟的村支书假模假样地讨价还价了一番,到底还是答应了。

    姚金宝跟徐会计从大芦沟出来,徐会计高兴得不行:“还以为他们不会答应呢!”

    而姚金宝则是懊恼:“这家伙,五千块都答应得这么爽快,早知道应该要八千的!”

    徐会计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能当村支书,他只能当个村会计的原因吧。

    去几个村子拉了一通赞助,顺便还应下了帮小芦沟和其他两个村子找通电物料渠道的事儿,总算是又凑了一笔钱。

    有了这笔钱,修路也顺利多了。

    85年开春,等冻化了,姚家村又开始修路了。

    这次大家比之前更加用力。

    第一次修的时候还有点儿好玩,结果等了一个冬天,大家心都给等痒了。

    生怕一会儿晚了又赶上梅雨季,紧赶慢赶,总算是在清明前把路给修好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个大事儿。

    农村对于祭祖这些事儿看得重,赶在清明前修好了,回头给祖先也好说一些。

    尤其是以前扫墓上坟不方便的,现在去叫人,都带着股自豪:“我们村的路都修好了!直接从镇上到村里,一点儿不沾泥巴!”

    至于到了村里之后,再怎么样,那就暂且不提了。

    不过他们这路修好了,确实好些不近不远的城里亲戚也乐意回来了。

    通路那天,也是刻碑立碑的时候。

&nbs

第845章 乔玉的第一台相机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