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汉风烈烈起南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08章 中华与暹罗,父子之国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暹罗这个国家怎么说呢,它与中国人的联系之紧密,远远超过后世所有中国人。

    也超过了泰国人他们自己的想象。

    早在十三世纪末,元代地理学家,著有真腊风土记一书的周达观曾出使真腊。

    他在记录中谈到‘真腊国,米粮易求,妇女易得,屋室易办,器用易足,买卖易为。

    故他出使真腊时,当地早已有许多唐人在此定居并从事贸易了。

    这些唐人还告诉他,祖先数百年前已到此定居。

    而周达观特别记述有很多唐人定居的真腊,其实并不是后世的柬埔寨,也不是嘉定一带的湄公河河口,而是湄南河口泰国湾一带的土地。

    此时的素可泰王国还在清迈、素可泰城一带的泰北盘踞,他们刚刚摆脱了真腊高棉帝国的控制,国土还未延伸到湄南河河口的泰国湾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除了这里原本臣服于高棉帝国的土著以外,华人实际上比泰国人更早到达湄南河平原。

    其实,当年周达观还不知道,或者他知道了也不忍心明说。

    他在这里看见的华人,除了少部分是几十上百年前南下的汉人以外,其中绝大多数,都是南宋灭亡前后逃到暹罗湾的。

    他们是南洋最早的明香不对,应该叫汉乡人。

    而哪怕之后进入湄南河平原的素可泰王国,以及之后的阿瑜陀耶王朝,其本质都是从云南以傣族为主的各族人南迁形成。

    说句自大点的话,泰国这个国家,无论哪一方,从汉族来看,从傣族来看,他都是中国人流落到南洋建立的国家。

    正因为有这样的渊源和纽带,暹罗这个国家,清末以前一直都是南洋与中国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。

    到了明成祖时期,郑和下西洋,其心腹费信、马欢等人多次出使暹罗,阿瑜陀耶之王也恭敬相待。

    费信在记录中说,‘暹罗妇人遇我中国男子爱之,必置酒致待而敬之,欢歌留宿。

    马欢则更加露骨的记述,在这种情况下,“其夫恬,不为怪反为荣,乃曰:‘我妻美,为中国人喜爱。”

    稍后,到达暹罗的欧洲探险家也不无嫉妒的记述。

    ‘国王将不论是暹罗还是海外的一切海上事务和商业事务,都交由华人经理。

    他们往往能轻易的被授予官职、爵位,行动更加自由,似乎华人就是超级国民一般。

    到了阿瑜陀耶王朝中期,王朝颁布的律法干脆规定,不准西方人和印度人与暹罗妇女结婚。

    华人则不受此限制,不仅可以与暹罗妇女自由结婚,还可以在暹罗境内自由旅行,自由经商。

    要知道,此时的暹罗是搞萨克迪纳制这种奴隶制度的,国中绝大部分都是奴隶,只有少量泰人会成为攀,也就是自由民。

    奴隶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,很多人从出生到死去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。

    而华人则不论男女老少,只要到达暹罗,就会自动成为攀。

    而因为奴隶制,导致了本地男子在婚姻市场上处于极低的位置,华人到来之后,往往很快就可以娶妻,且立稳脚跟。

    而作为回报,华人为阿瑜陀耶王朝管理财政、治理地方、开发湄南河两岸的沼泽使之成为良田,担任外交官前往母国为暹罗争取大量好处。

    明代有记录的二十几次暹罗使臣中,据说超过七成都是华人官员,或者拥有华人血统。

    以至于阿瑜陀耶王朝四百多年的历史中,华人除了极少数时间外,其余大部分时间,都是王室最可靠的臣属和盟友。

    这四百多年中,阿瑜陀耶王朝发生过大量的王室火并,泰人族群叛乱,但华人基本没有发生过。

    等到了明朝打蔫东吁王朝,间接帮助阿瑜陀耶王朝复国后,这份联系就更加紧密了。

    后世说泰国曼谷五成以上的人都有华人血统,这其实是说少了,曼谷九成以上的人,基本都跟华裔混血过。

    只分是多还是少,父系还是母系的区别而已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这份亲近没有传递到后世,那还不是中国从1840年以后的衰落导致的,特别是满清后期。

    谁乐意认你个半奴隶半殖民社会的破烂国家当祖宗啊!一点好处没有不说,还丢人。

    甚至后世暹罗为

第108章 中华与暹罗,父子之国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