练形意拳需用心练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。
这样的姿势与三体式的上半身基本一样了,把腰挺住,两手两脚的动作都由腰上发力,所谓“油离配合”不就是顺中有逆,逆中有顺吗?
总之,有心人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去体会拳中的感觉,不一定非得要整时间才能练拳,只要用心,处处有拳,时时有拳。
在蒲松龄的聊斋门上,贴着这样一副对联: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川终属楚;
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人若苦心,何事不成,何只拳乎?
用心练拳还有个信心问题,也属于心的范畴,一并谈谈。
形意拳讲“诚于中而形于外”,心诚则灵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何况练拳?心者,决心,信心,恒心也;
意者,诚意,敬意也。有此“三心二意”,何事不成。
有人说现在没有人能赶上前辈大师了,我们的拳是“黄鼠狼下耗子—一代不如一代”了,还瞎忙活啥?
其实到也不必如此悲观,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责任,开创者有开创者的责任,承传者有承传者的责任,只要武术的根不断,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。
说不准在某一代就会出现一个大师级的人物,本人的天赋高,恰好遇到精通拳理的老师,就能够练出一个天才来。
系统的理论和训练方法是不能失传丢掉的,这就好比火种,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火种传下去,以待有缘之人。
前面谈到“老弱妇孺,皆可练习”,这里专门谈谈“妇”。
其实女子最适合练内家拳,即使以阳刚着称的形意拳也不例外,因为形意还是尚意不尚力,内家拳都不尚力,都走的是老子的“阴柔”路线,讲究以柔克刚。
而女子天生就属阴,性格温柔,不好勇斗狠,容易进入平心静气的内家拳状态,因为心气比较平和,练拳也少急于求成,容易循序渐进,慢功出细活。
因为身体柔弱,不会恃力求力,反而容易去掉拙力浊气,顺其自然地练拳。
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女子天生柔韧性好,放松起来比较容易,尤其因为生育的关系,胯(骨盆)的韧性绝对优于男子,而胯的放松柔韧绝对是内家至关重要的。
女子所不足者,唯肌肉力量耳,而内家恰所求者是协调,是整体,不是单纯肌肉力量。所以,女子练内家可谓得天独厚。
有人总认为,练武的人最好是身材魁梧,骨骼粗壮,所谓“身大力不亏”,这也是误区。
魁伟粗壮,身高力大,当然是好事,但也可能变坏事,用力就能够对付的,就不会下功夫去钻研武术了。
而武术的精髓是小胜大,弱胜强,以理(拳术的道理)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,否则练拳还有什么用?
从前武术家收徒,确实有“体质太弱者不教”之说。
但那是针对职业武师来说,打斗,厮杀是他们的职业,是天天都要做的家常便饭,体质太弱根本承受不了,所以还不如不吃这碗饭的好。
我们现在是业余,强身健体,用不着去打斗,较量,弱又有什么关系?
练拳首先是知自己,胜自己,“自知者明,自胜者强”,是自己与自己比较,体质越来越好,越来越强了,说明你拳练得有成效。
原来越弱的人可能变化得就越明显,越迅速,这样你总能够有成就感,对拳术的理解与热爱也自然会非同一般。
而那些身强力壮者反而可能不如你从拳中得到的东西多,最后算起总帐来,体弱者反倒因祸得福了。就像龟兔赛跑,最后龟反而胜出,是一个道理。
拜良师,访益友,为学拳之必须,也是必须用心解决的问题。
着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自己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勤奋,而是一半靠天分,一半靠运气。
大师就是大师,讲真话,决不浪言欺人。对练拳的人来说运气是什么?
就是一定得有好老师,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个显着特点,就是以人为本,个人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果。
在这一点上,武术与书法、绘画、戏曲、中医等等都一样。
打同一趟拳,写同一幅字,画同一幅画,唱同一齼戏,看同一个病,一千个人就一定会有一千个样,谁和谁都不会一样。
更何况武术还有个手传身受的问题,口口相传,手手相传,传的是老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。
这是光看表演绝对看不出来的,离开了具体的人就什么也没了,这是工厂化的教学无法解决的。所以能否找到个好老师就看你的运气了。
明师者,非有名之师也。现今沽名钓誉,浪得虚名,招摇撞骗,误人子弟者太多。
明师者,明白人也,懂拳,会教。好教练不一定曾是好运动员,好运动员也不一定能成为好教练。
懂拳要真懂,拳理,特点,训练方法,都要全面掌握。会教,要能因人施教,看出你的毛病在哪,找出改进的方法,而且要见效快。
学者可以自己很容易体会到老师的高明与否,一点拨就进益,事半功倍,当然是好老师。
现在是”名师”太多而”明师”太少,怎么去辨别呢?提供几点经验做参考:一,看本人的身体怎样。
练形意拳需用心练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