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91章 极北奇迹:科技重塑的白山黑水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2024年8月15日,东北大地的晨曦穿透凛冽的空气,照在哈尔滨"北极星"高品质别墅区流转着蓝光的光伏幕墙上。72岁的李长贵推开智能落地窗,纳米涂层自动调节透明度,将刺目的阳光转化为柔和的光晕。他望着远处延绵不绝的超导体光伏板阵列,如同银色的海洋在黑土地上铺开,不禁感慨:"去年这会儿,咱还在愁冬天的电费,现在自家发的电不仅够使,还能卖给隔壁工厂!"

    这场变革始于星宁集团的"北境计划"。一年前,沈知意带领团队踏足这片冰封之地,提出"用科技征服严寒"的构想。在零下40℃的极端环境中,量子建筑机器人以纳米级精度铺设超导体光伏板,这些特制的发电装置采用相变储能材料,能在极寒中保持高效运转,甚至将冰雪的冷能转化为电能。首批建成的上百套"量子极光"公寓,不仅能抵御17级台风和8级地震,其外墙的自发热纳米涂层更让室内四季如春。

    "这房子简直是钢铁堡垒!"佳木斯的王建军在星动短视频上直播自家的抗灾测试。画面中,智能防风系统启动,阳台瞬间升起透明防护罩,将模拟的17级台风化作窗外呼啸的虚影;而当AI模拟地震波袭来时,建筑底部的磁悬浮基座自动升起,家具与墙体通过量子锁扣紧密相连,连桌上的水杯都纹丝未动。这条视频获得2亿点赞,评论区满是"东北科技逆袭"的惊叹。

    农村地区的蜕变同样震撼。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小山村,曾经破旧的土坯房已被智能农舍取代。每栋房屋的屋顶都集成了微型光伏电站,墙体嵌入的量子储能砖能储存三天的用电量。65岁的金顺子老人抚摸着每月准时到账的2000元养老金,眼眶湿润:"以前种地看天吃饭,现在躺着就能收钱!"这些养老金来自村集体的能源收益——全村的光伏电站与星宁集团的能源网络并网后,每年产生的利润按人头分配。

    更令人瞩目的是"冰雪科

第191章 极北奇迹:科技重塑的白山黑水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