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番外二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br/>
nbsp比较靠谱的解释是,武长安出身市井,思想不受传统束缚,加上朱长春的开明支持,才能突破时代局限。
nbsp他们共同开创的宣和盛世被严重低估了,人口增长35%,国库岁入翻三倍,还编纂了《永乐大典》的续编。
nbsp13L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
nbsp同意楼主,这对君臣最神奇的是互补性,朱长春善决断,武长安善谋划。
nbsp看他们处理安南问题的奏折往来,一个主张怀柔,一个坚持震慑,最后折中方案完美解决危机,这种政治默契历史上罕见。
nbsp14L海外明史研究者
nbsp国际学界有个新观点,武长安可能是朱长春的34;政治面具。当时士大夫反对女性参政,所以朱长春借她之手推行改革,既避免直接冲突,又能试探反应,这解释了为何她去世后,大部分政策仍得以延续。
nbsp15L我也想穿越
nbsp楼上可拉倒吧,那为何朱长春还允许武长安青史留名啊,还在各种能留下痕迹的资料里,写到武长安的功绩,总不能是闲得慌吧。
nbsp而且《明实录》记载朱长临终前,最后的一句话可是说给武长安的,政治盟友需要这样?
nbsp16L爱咋咋
nbsp话说武长安到底怎么死的?正史只说积劳成疾,但民间传说她是为救朱景霄挡箭而死......
nbsp17L医学史爱好者
nbsp根据太医院档案,武长安确系病逝,而且也没有中过箭。
nbsp18L磕学家
nbsp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的考古,抢救式挖掘了一个古琴师的墓,那里面全都是缠绵悱恻的曲子,据说是武长安的爱慕者写的,期待解密的那日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............
nbsp22L楼主历史系在读
nbsp各位讨论越来越离奇了......
nbsp综合可靠史料,武长安享年69岁,临终前完成《治国疏》呈交给朱景霄。
nbsp朱景霄尊朱长春的遗诏,特许武长安以亲王礼下葬,墓碑刻辅国文正,附塟皇陵,牌位入太庙,这样的荣誉,无论他们私交如何,在政治上绝对是相互成就的典范。
nbsp23L爱咋咋
nbsp突然感动,在那个时代,一个女子能走到这个高度,朱长春的信任至关重要。
nbsp而她也用毕生才华回报了这份知遇之恩,还为后面那么多女官的出现创造了条件,比起八卦他们的私情,这种君臣相得更值得铭记吧。
nbsp24L磕学家
nbsp同意!看宣和年间的民生记载,路不拾遗外户不闭,还出现了最早的养老院和孤儿院,这样的盛世,是明君与贤臣共同缔造的,性别反而不重要了。
nbsp25L无名氏
nbsp何止啊,还有世界各地的自古以来,哈哈哈哈,你敢信,那些人前脚叫嚷着,后脚就挖出来记载着宣和年间事迹的古碑古书,真的是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啊!
nbsp............
nbsp122L楼主历史系在读
nbsp总结陈词,无论武长安与朱长春是否存在私人情感,他们在政治上无疑是天作之合。
nbsp武长安突破性别限制的从政经历,以及他们共同开创的宣和新政,以及如今无处不在的自古以来,和中文是主要用语,都在提醒我们,人才不分性别,明君与能臣的相遇,是一个时代的幸运。
喜欢。
第48章 番外二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