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晋女匠师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36章 天时地利人和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的蒙布,她制的五样器物全在一个筲箕里:针线笼,草绳(只有三尺长),方头履(一双),算筹(十根),臂鞲甲片(十片)。

    nbsp材料倒是极多。

    nbsp每类器物中都捆绑了一枚竹简,幸运的是,上面写的不再是古文字。

    nbsp但这种幸运,在此器物棚内只属于连她在内的两个考生。

    nbsp普通百姓哪有识字的渠道?考生们还是纷纷起身再次敲乡名鼓。

    nbsp“浔屻乡魏……不识字。”

    nbsp“瓿知乡张……不识字。”

    nbsp浔屻乡、荷舫乡、瓿知乡、踱衣县、浔屻乡……

    nbsp王葛已经对吵杂声麻木了,先看算筹的改造说明,和她预想的一致:或精减数量、或利于携带。

    nbsp在桓真教虎头九九表时,她就已经在考虑如何把算盘提前制出来了。制此物简单,理由得先能说通。所以每逢桓郎君演示算筹的基础使用法时,她都旁听。

    nbsp算筹可不是像她一开始以为的“不就是数冰糕棍吗”。首先,它们要么以赤色、黑色区分正、负数,要么以三棱形、四棱形区分正负。记数规则为:一纵十横,百立千僵,千、十相望,万、百相当。王葛就是从这句规则以后,剩下的基本就听不懂了。

    nbsp等她再能听懂时,就是桓真给阿弟出“鸡兔同笼”的题了。当时她瞠目结舌,才知道这道题在千余年前的古代就有了!

    nbsp更瞠目结舌、吓她一大跳的是,桓真还拿出了“游珠算板”!

    nbsp前世王南行文化水平有限,不知道算盘是第二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的,也不知道中国算盘雏形实物的最早发掘,出自海昏侯墓中的“游珠算板”。最早的文字记载,出现于汉朝徐岳所着的《数术记遗》中:珠算,控带四时,经纬三才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将木板刻成三部分,上下部分置游珠,中间部分以定算位。上面一颗珠子当“五”,下面四颗珠子各当“一”,以不同颜色区分。

    nbsp直至看到了“游珠算板”,她才被古人的智慧又一次深深折服。所以这次考核具备了天时、地利、早有人和,恰是她将后世算盘制出来的最好时机!

    nbsp与此同时,乡兵大武的结果也出来了。桓真、王恬全都通过,但王恬讨厌的司马冲也过了。

    nbsp少年护军营的招录条件,除了年不满十五外,就是宗族中必须有五品以上的在朝官员。这些世家子弟绝大部分都是从户籍地报名,桓真这种情况特殊,是他阿父惩戒他犯了错,特意罚他在穷县为乡兵、且上报了朝廷被允许的。

    nbsp等待争夺“护军童子”名额的诸少年乡兵,共九十九人,数司马氏最多,占了三分之一有余。许多司马子弟都厌恶的瞪着桓真,因为他抢了本县的名额,不然他们司马氏还能再多一人。

    nbsp两位官吏站在这些儿郎前,二人官职分别为兵曹史、都亭长。

    nbsp兵曹史:“肃静。先贺诸袍泽通过乡兵大比。略休整几日,等待铁匠、木匠准匠师考后,进入最后的大赛斗。注意,只留取五十人!”

    nbsp王恬、司马冲同时举手。

    nbsp兵曹史背后起了一层汗,一个是郡太守之子,一个是皇室宗亲,让谁先问?

    nbsp他余光中,都亭长不见了(后退了两大步)。

    nbsp官员少有笨的。兵曹史一指,指向王恬、司马冲正中位置。你们爱谁谁吧!

    nbsp俩小郎当仁不让、同时出声,各问各的。

    nbsp“我等赛斗和旁边匠人考有何相干?”

    nbsp“大赛斗是何意?难道让我等欺负那些只会噼竹、打铁的弱匠人?哈哈、哎哟!”王恬刚叉腰笑,就被桓真踢腚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136章 天时地利人和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