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京城寻宝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3章 煤山密语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回到北京后,我们三个在聚宝斋的后院支了张小桌,把那幅《崇祯御笔山水》平铺开来细细研究。老张叼着烟卷,眯着眼睛看画上的山势走向;老邻居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绢本质地;我则盯着画角那方34;德府珍藏34;的印泥发愣。

    nbsp34;你们说,34;我突然开口,34;崇祯皇帝为什么偏偏要把这幅画送给德王?34;

    nbsp老邻居头也不抬:34;崇祯十二年,清兵入关劫掠,德王朱由枢在济南死守,城破被俘。这幅画很可能是皇帝对他的勉励。34;

    nbsp老张吐了个烟圈:34;可画上这山看着眼熟;

    nbsp我们仨同时凑近画作。只见画中一座险峻山峰拔地而起,山腰云雾缭绕,山顶却突兀地立着一座小亭。最奇怪的是,这亭子的飞檐翘角竟与紫禁城角楼的样式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nbsp34;这该不会是;老邻居的手突然有些发抖,34;煤山?34;

    nbsp第二天一大早,我们就直奔故宫。五月的北京已经热了起来,但神武门前的游客依然排着长队。老张掏出他退伍军人的证件,居然让我们走了绿色通道。穿过神武门,煤山——现在叫景山——就矗立在眼前。

    nbsp站在景山之巅,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。向北望去,万春亭的飞檐斗拱尽显古朴典雅,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芒,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极目远眺,古老的北京中轴线清晰可见,一直延伸到远方,串起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。

    nbsp往南看,故宫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群气势恢宏,错落有致地排列着。那朱红色的墙壁历经岁月的洗礼,依旧鲜艳夺目,仿佛在无声地展示着曾经的辉煌。殿宇楼阁,重重叠叠,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。

    nbsp再向四周俯瞰,整个京城尽收眼底。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与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相互交织,既展现了城市的蓬勃发展,又保留了深厚的历史底蕴。绿树成荫的街道、车水马龙的道路,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都市景象。微风拂过,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,让人沉醉在这美景之中,忘却了一切烦恼。景山的景色,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,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,让人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。

    nbsp34;画里的亭子应该就是万春亭。34;老邻居指着山顶,34;崇祯皇帝就是在那里;

    nbsp我们都没接话年三月十九日,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,明朝灭亡。这个历史时刻太过沉重,连向来话多的老张都沉默了。

    nbsp爬到山顶时已近正午。万春亭前挤满了拍照的游客,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栏杆边。我掏出那幅画的照片比对,突然发现一个惊人的细节——画中亭子的东南角柱子上,隐约可见一道刻痕。

    nbsp34;老张!34;我赶紧招呼,34;你看看亭子东南角那根柱子!34;

    nbsp老张眯着眼睛看了半天,突然一个箭步冲过去,把正在自拍的小姑娘吓了一跳。他蹲下身,用手指轻轻抚过柱子的基座——那里赫然有一道与画中完全一致的刻痕!

    nbsp34;这他娘的不是巧合!34;老张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。

    nbsp我们三个围着柱子研究了半天,终于在最底部发现了一个几乎被岁月磨平的篆刻印记:34;德34;。老邻居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拓印纸和印泥,把这个印记拓了下来。 第113章 煤山密语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