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京城寻宝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78章 龙旗蒙羞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nbsp;  nbsp老张忽然指着展柜里的青瓷碎片:34;这不是会安见过的纹饰吗?34;

    nbsp34;宣德年间的贡品。34;管理员苦笑,34;黎利围困东关城时,明军还在往船上装瓷器。34;

    nbsp陈女士托关系弄来了明朝内阁的会议纪要抄本。宣德元年腊月的记录里,杨士奇与杨荣的争论跃然纸上:

    nbsp34;士奇公主张39;弃地存威39;,认为39;留虚名而受实祸,非计之得39;;荣公则坚持39;弃地则示弱于四夷39;。34;老邻居翻着复印件,34;最后是杨溥的折中方案——39;许其称臣,全师而退39;。34;

    nbsp这场争论背后是残酷的现实:

    nbsp北方瓦剌崛起,九边军费激增;

    nbsp郑和船队最后一次远航耗尽国库;

    nbsp交趾布政使司每年耗费军费87万两,而税入不足7万两。

    nbsp我们在升龙城遗址找到了最直观的物证——宣德二年铸造的34;班师铜钟34;。钟上铭文记载撤军人数为34;官军八万六千,家属二十余万34;,而随军带走的竟是34;铜器三千斤,典籍四百部34;。

    nbsp回到会安后,那位混血咖啡馆老板娘给了我们最后一块拼图——她祖父留下的法国殖民时期调查报告。

    nbsp34;1886年法国人打捞过一艘明代沉船。34;她指着发黄的照片,34;舱底找到的不是宝物,而是成箱的账本。34;

    nbsp账本记载令人震惊:

    nbspnbsp宣德元年,交趾十五府实际控制仅五府;

    nbspnbsp军粮运输损耗高达六成;

    nbspnbsp为镇压起义,甚至动用了准备送给暹罗使团的丝绸抵充军饷。

    nbsp老邻居摸着照片上模糊的墨迹,轻声道:34;《明史》说39;安南之弃,始于马骐,成于三杨39;,看来没说错。34;

    nbsp站在岘港的海滩上,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远处,一艘中国货轮正鸣笛离港,甲板上堆满印着34;越南制造34;的电子产品。

    nbsp34;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?34;陈女士踢着浪花,34;明朝放弃交趾后,黎朝反而全盘模仿明朝制度。34;她指着远处顺化皇城的轮廓,34;连宫殿都是照着南京样式建的。34;

    nbsp老邻居从兜里掏出那枚在红河三角洲找到的永乐通宝,轻轻抛进海里。铜钱落水的刹那,我想起了河内文庙里的对联——34;科甲中来名士相,风云际会古人同34;。

    nbsp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:明朝的统治失败了,中华文明的影响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的血脉里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178章 龙旗蒙羞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