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宋宠妃陈三娘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982章 争辩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殿试结果刚一传出,一直站在司马光身后的苏轼,眉头皱的更深。他并非反对新政本身,毕竟青苗法初衷是解农户春荒之困,可近来巡访京城,见州县为赶新政进度,强定借贷名额、催缴利息急如星火,连家境尚可的农户都被逼着借钱,这般阳奉阴违、阿谀奉承的执行,早偏离了新政本意。如今又见叶祖洽靠“诋祖制、倡鼎新”被钦点为状元,更有助长不正之风的意味。

    nbsp他当场躬身行礼,声音又亮又急:“陛下!叶祖洽那篇答卷,张口就说祖宗法度不好,分明是靠诋毁前人来讨好陛下!今日要是把他定为状元,往后天下学子都学着靠阿谀奉承博前程,咱们大宋的读书风气,还怎么保得住?“他停顿一下接着说道:“且新政伊始,若选官只看‘顺意不看‘实务,日后士子皆以空谈革新为能,谁还会沉下心琢磨政策落地的难处?今日取叶祖洽为状元,恐让天下人误以为只要吹捧新政、急功近利就能得偿所愿,那岂不是要乱了大宋的根基?”

    nbsp赵顼正坐在龙椅上,手中还握着朱批的御笔,目光循着声音落在苏轼脸上。他早早就注意过苏轼——远在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、先帝感叹“此人有宰相之才”之前,他曾在陈宅门外,见过年幼的三娘望着苏轼时,眼里满是崇拜;后来他受母后鼓动,去凤翔接回三娘的途中,也见过苏轼与她在麦田里畅谈的模样。

    nbsp他向来懂苏轼的才能,就像去年开春的雪天,苏轼也是这般闯政事堂,捧着《议学校贡举状》力辩“取士当先德行而后术数”,那股兼具才学与风骨的模样,让他着实欣赏。可如今,随着新政推开,苏轼的反对愈发强硬。从前让他欣赏的“尊礼法、守德行”,竟渐渐成了困住苏轼的牢笼;更遑论欧阳修离朝后,苏轼追随司马光,受其影响,如今已经彻底站到了新政的对立面。
第982章 争辩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