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8章 黄袍加身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……这衣服是家家户户凑布缝的,虽糙,却能给殿下挡挡路上的寒风……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王镜下车,双手接过。那衣裳针脚细密,布料虽旧却浆洗得干净。不知是多少双粗糙的手,一针一线缝出来的。
nbsp她指尖轻抚过布料,忽然当众解开外袍,将百家衣穿在了身上。
nbsp她声音温和,目光扫过一张张淳朴的脸,“暖和。多谢乡亲们。”
nbsp“这天下,终究是百姓的天下。你们的心意,我记下了。”百姓们红了眼眶,有人伏地啜泣,更多人高喊:“殿下保重!”
nbsp“一定要再回益州啊!”
nbsp话音刚落,贾诩忽然从仪仗后走出,手中捧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。
nbsp那龙袍以江南上等云锦织就,底色如秋阳下的麦田,醇厚而庄严。领口、袖口镶着一圈紫貂绒,衬得明黄愈发沉稳。
nbsp袍身用赤金、银线并捻的线绣着十二章纹:日、月、星辰分列肩头,取“照临四方”之意;山纹绣在后背,象征稳重镇安;龙纹盘踞前后襟,龙鳞以米粒大小的珍珠缀成,走动时似有流光在鳞片间流转;还有华虫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七章,或绣或织,层层叠叠,在秋光里泛着细密的光泽。
nbsp腰间束带以明黄丝线编织,缀着九枚白玉带銙,每枚玉上都刻着一条游龙。
nbsp“殿下,此袍依《周礼》规制所制,十二章纹喻示帝王德行兼备,珍珠龙鳞象征天命所系……”
nbsp“天意民心,皆归靖王!请殿下顺应天命,登基称帝,为天下共主!”
nbsp他话音未落,孙策大步上前,双手高举一方玉玺。
nbsp那玉玺约有巴掌大小,由整块和氏璧雕琢而成,玉质温润如羊脂,却在边缘处留着一道细微的裂痕。正是当年王莽篡汉时,孺子婴掷玺所留的痕迹。
nbsp印钮为五条螭龙交缠,龙首低垂,龙须清晰可辨。玺面刻着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虫鸟篆字,历经岁月磨洗,反而透着一股苍劲的古意。
nbsp“主公请看!”孙策将玉玺高举过顶,声音洪亮,“此传国玉玺,自董卓之乱后便流落在外,辗转于乱军之中,多少人求而不得!如今竟在此时重现,臣敢断言,定是受了主公平定益州、安抚万民的大义感召!天命所向,昭然若揭!”
nbsp一旁的虞翻紧接着躬身,目光灼灼地望向王镜:“臣观主公眉宇间,自有一股紫气萦绕,此乃天子之气!昔年高祖起义,亦有云气护佑;今主公身上气象,与之相符。请主公顺天应人,即刻登基!”
nbsp“汉室气数已尽,请殿下承继大统!”
nbsp郭嘉、司马懿、法正等文武齐刷刷跪倒,山呼海啸:“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
nbsp王镜佯作惊诧:“诸卿这是何意?我不过一介……”
nbsp贾诩不容分说,已将黄袍披在她身上。
nbsp百家衣在内,龙袍在外——内贴百姓粗布,外覆九五华服,恰合“内圣外王”之道。
nbsp王镜望着眼前的百官与万民,长叹一声,似无奈似慨然:“诸卿何必逼我……”
nbsp孙策抬头,目中光华万千:“非是逼迫,而是天下苍生,需要一位明主!”
nbsp郭嘉含笑:“主公若再推辞,便是辜负了百姓的百家衣。”
nbsp王镜环视众人,又望向远处仍跪伏的百姓,终于缓缓点头。
nbsp最终,她接过孙策手中的玉玺。
nbsp“诸位盛情,朕……却之不恭。”
nbsp当龙袍披在百家衣之外,明黄与碎布相映,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。
nbsp百官与百姓的欢呼声再次掀起,连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,都像是在附和这场天命的加冕。
nbsp车驾重新启程,前路漫漫,而属于她的时代,已在这深秋的欢呼声里,正式启幕。
nbsp……
nbsp《启书·太祖昭明圣武皇帝本纪》
nbsp建安六年八月,益州地大震,城郭倾颓,压杀人畜无算。时太祖为靖王,亲率众赴灾区,开仓廪,赈饥民,抚孤弱,百姓感其德。
nbsp秋九月,帝于成都南郊设祭地大典。是日,地坑自平,金莲涌出,稻生双穗,枯木重华,祥瑞毕至。观者数万,皆稽首称颂。
nbsp太史令王粲奏曰:“此乃天命归圣之兆也。”
nbsp帝乃宣示:“赤德将终,黄天当立,朕承土德,以安万民。”由是益州士民咸知圣女临朝,天命攸归。
nbsp同月,益州牧刘璋率众献降。帝封璋为振威将军,徙居南郡。益州百姓感念圣恩,献百家衣以表忠心。肃侯贾诩率群臣奉黄袍加身,桓侯孙策献传国玉玺。群臣固请,百姓环跪,帝三让而后受命。
nbsp史臣王粲赞曰:“太祖以女子之身,承天命,安黎庶。其德配天地,其功盖寰宇。观其救灾恤民,祥瑞自至;受禅登极,万民归心。此非天命所归,孰能当之?”
nbsp[1]《启书》为启朝国史,王粲时任太史令,主修本纪。
nbsp[2]土德:按五德终始说,汉为火德,新朝当为土德。
nbsp[3]百家衣:益州百姓各出一块布料缝制而成,象征万民归心。
喜欢。
第338章 黄袍加身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