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0章 成家立业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/> nbsp科举制是从寒门中拔擢栋梁,是让天下人看到,只要有才,便能入朝为官,与世家子弟同殿称臣。
nbsp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nbsp有人提出异议:“自古官员选拔皆重门第,寒门子弟未经世家教养,恐难明礼仪、知进退,如何能担起治理一方的重任?”
nbsp有人当即反驳:“此言差矣!出身岂能定贤愚?前朝张丞相起于草莽,却成一代名相;反观部分世家子弟,坐拥祖上官爵,却是纨绔无能之辈。科举以才取士,正能剔除冗滥、选拔真才,为何不可行?”
nbsp又有人忧心忡忡:“各州府乡试、礼部会试,需设考场、派考官、印考卷,处处耗费巨大,国库恐难支撑。”
nbsp随即有人表示赞同科举制,反驳道:“国库虽紧,但若能通过科举选出治国能臣,让他们为朝廷开源节流,这点投入又算得了什么?再者,此举能收拢天下士子之心,让他们看到仕途奔头,自然会拥护朝廷。这比十万雄兵更能安定天下!”
nbsp争论愈演愈烈,世家出身的大臣敏锐地察觉到,这科举制度一旦推行,将动摇他们世代传承的根基;而寒门官员与思想开明者则难掩激动,深知这是打破固化阶层、重塑朝堂格局的大事。
nbsp待讨论稍歇,王镜开口道:“众卿所言皆有道理。此事重大,容不得半分马虎。即日起,各部先依此框架拟定细则,三日后再议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nbsp科举一事关乎国本,牵连甚广,绝非一朝一夕能定夺。从取士科目到考场规条,从阅卷标准到授官等级,每一处都需反复推敲,既要打破世家垄断,又要兼顾朝堂平衡。
nbsp下朝后,王镜移驾长乐宫,拜见皇太后杨荔。
nbsp杨太后正倚在软榻上品茶,见王镜进来,眉眼含笑:“镜儿今日气色不错,可是朝政顺遂?”
nbsp王镜行礼后坐下,摇头道:“科举一事,众说纷纭,还需时日。”
nbsp杨太后放下茶盏,轻叹一声:“国事虽重,家事也不可轻忽。”
nbsp“你登基已有时日,这后宫却还是空荡荡的,像个什么样子?哪家天子的后宫是这般光景?”她语气关切,轻轻拍了拍王镜的手背,“偌大的宫城,总得有个人替你打理,晨昏定省时有个体己人在身边,日子才像个样子。”
nbsp王镜刚想开口,却被母亲打断:“你莫说以国事为重,我也懂。可你想想,先成家,后立业,这从来都是正理。有了皇后主持中宫,内外安稳,你才能更专心地处理朝政。再说,天下人也盼着皇家开枝散叶呢。”
nbsp见王镜神色微动,杨荔便细细说起选后的门道:“这皇后人选,可得慎之又慎。出身不能太低,否则压不住场面,朝臣们也未必心服;但也不能太高,若是像前朝那样娶了权臣之女,外戚势力坐大,恐会动摇国本。”
nbsp“除了家世,才情容貌也得过得去,毕竟是六宫之主,总不能拿不出手。最重要的是性格,得温顺贤淑,能容人,会照顾你,往后才能帮你稳住后宫,让你无后顾之忧。”
nbsp王镜失笑:“母后这要求,倒比科举取士还严。”
nbsp杨太后半是嗔怪半是亲昵地瞪她一眼: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也不可一日无后。君后和睦,方能安定民心。”
nbsp母亲的话像一颗石子,在王镜心中漾开圈圈涟漪。她此前一心扑在朝政上,从未认真想过后宫之事,可母亲的话并非没有道理。
nbsp一位合适的皇后,不仅能打理后宫琐事,更能在礼仪上彰显皇家威仪,甚至在某些时刻成为稳定民心的象征。
nbsp王镜开始认真思索,究竟什么样的人,才能配得上这凤位。
喜欢。
第340章 成家立业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