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天工开物,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18章 龙舟舰队,南粮北运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了京武铁路沿线的各个主要站点。

    nbsp然后,装上一列列早已整装待发的、专门用于运粮的“闷罐火车”。

    nbsp它们的目的地,同样是——武昌府!

    nbsp南粮,北运!

    nbsp北粮,南调!

    nbsp水路,陆路,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运输线,在张石头的精密计算和调度之下,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,向着同一个战略中心点,高速汇集!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七日后。

    nbsp武昌府,这座自古以来便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称的帝国中心城市,如今,更是成了整个救灾战役的“总中转站”。

    nbsp城外的长江码头。

    nbsp当张石头所乘坐的龙舟舰队旗舰“开拓者号”,拉响第一声抵达的汽笛时,早已在此等候的武昌知府和无数百姓,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!

    nbsp紧接着,一艘又一艘的蒸汽龙舟,如同归巢的雁群,依次靠港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而在城北的火车站。

    nbsp一列又一列满载着北方旱地作物的火车,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,在一阵阵剧烈的蒸汽刹车声中,稳稳地停靠在了站台上。

    nbsp水路来的,是来自海外的精米、占城稻。

    nbsp陆路来的,是来自北方的粟米、麦子和豆类。

    nbsp数百万石种类各异的粮食,在短短七八日之内,便奇迹般地,从天南地北,汇集于此!

    nbsp这,便是“海陆联运”的……惊天效率!

    nbsp然而,这,还不是结束。

    nbsp真正的奇迹,在于接下来的……分发!

    nbsp张石头早已在此,设立了最高效的“军事化”调度中心。

    nbsp他将所有的粮食,进行了最科学的分类与组合。

    nbsp“听我将令!”他的声音,通过铁皮扩音筒,响彻在繁忙的码头与车站。

    nbsp“所有来自海外之精米,以及北方之上等白面,即刻装船!由龙舟舰队,继续沿江而上,优先运往云梦旱区!那里的灾民,久无米食,肠胃虚弱,需此等精粮,方能救命!”

    nbsp“所有来自北方的粟米、豆类等粗粮,则就地装车!由铁路专列,分为两路!一路,沿‘京武线,折返北上,运往京畿,以平抑京城粮价,安定人心!另一路,则沿新修之支线,转向东南,运往天南水乡,作为‘以工代赈工程营的主要口粮!”

    nbsp粗粮,换精粮。

    nbsp南粮,济北旱。

    nbsp北粮,救南洪。

    nbsp张石头,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,在这张巨大的棋盘之上,调动着每一粒“棋子”,将其,以最快的速度,送往最需要它的地方!

    nbsp整个武昌府,变成了一个巨大的、永不停歇的物流中转中心!

    nbsp码头的蒸汽起重机,与火车站的蒸汽起重机,遥相呼首应,日夜轰鸣!

    nbsp无数的工人,在充足的食物和高额的薪酬激励下,爆发出惊人的劳动热情!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十日后。

    nbsp当第一批,满载着五十万石海外精米的龙舟舰队,抵达云梦都护府汉阳港时。

    nbsp当第一列,满载着三十万石北方粗粮的铁路专列,抵达天南水乡苏州府车站时。

    nbsp一个在过去需要数月、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、跨越数千里、涉及千万人口的巨大赈灾壮举。

    nbsp便在“格物之学”所创造的全新物流体系之下,以一种近乎于“神迹”般的方式,宣告……初步完成!

    nbsp安国公张大山,在那场看似不可能的军令状中,许下的第一个承诺——

    nbsp半月之内,筹集三百万石粮食。

    nbsp他的儿子,张石头,不仅做到了。

    nbsp而且,还用一种更震撼、更完美的方式,超额完成了任务!

    喜欢。

第618章 龙舟舰队,南粮北运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