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川流不逝:我在古代修水利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12章 故地重逢意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李明衍在官军的护卫下,再入成都。想到即将见到将自己视若子侄的老郡守李冰,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。

    nbsp十三年的光阴,不知老人家是否安好?

    nbsp都江堰的维护如何?那些曾经一起奋战的工匠们可还健在?

    nbsp马车在官道上疾驰,两旁的田野青翠欲滴。与十三年前相比,灌溉渠道明显增多了,纵横交错如同血脉般滋养着这片土地。

    nbsp看着那些精心设计的支渠和斗渠,李明衍仿佛看到了李冰的影子——只有他那样的人,才会如此执着地完善每个细节。

    nbsp34;快到了。34;杨武在车外恭敬地提醒。

    nbsp李明衍撩开车帘,成都城墙已经映入眼帘。青灰色的城墙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厚重。

    nbsp进入城门,眼前的景象让李明衍不由得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nbsp十三年前的成都也算热闹,而今,整座城市更透着一股勃勃生机。街道比记忆中宽了近一倍,

    nbsp34;蜀地果然富庶。34;子它到处观看,34;这热闹程度,不输中原大城。34;

    nbsp杨武策马上前搭话:34;这些年郡守大人励精图治,特别是水利兴修之后,农业大丰。34;

    nbsp入城之后,李明衍更是感慨万千。街道宽阔整洁,两旁店铺更多了,蜀锦、漆器、竹编等特产琳琅满目。

    nbsp34;蜀锦坊34;的门前,几个商贾正在验看刚刚织成的锦缎。阳光下,那些丝织品泛着柔和的光泽,图案精美绝伦,有飞天散花,有山水云烟,还有珍禽异兽,每一幅都是艺术品。

    nbsp34;邛崃铁器34;的铺子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。几个赤膊的匠人正在锻造农具,火星四溅,热气蒸腾。旁边的架子上摆满了成品——锄头、镰刀、犁铧,每一件都打磨得锃亮。

    nbsp更让李明衍惊讶的是,街上竟然有不少异地面孔。有肤色黝黑的南方客商,担着象牙和犀角;甚至还有几个明显是楚地口音的布商,正在与本地人讨价还价。

    nbsp34;蜀地果然是山高皇帝远。34;李明衍心中暗想,34;在关中,商贾受到严格管制,动辄得咎。而在这里,只要不触犯底线,官府似乎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。34;

    nbsp这种宽松带来的是繁荣。街市上人流如织,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nbsp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——酱香、美酒的醇香、茶叶的清香。

    nbsp还有从各家食肆飘出的菜香。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,构成了特有的市井气息。

    nbsp街道的布局也颇有讲究。主街笔直宽阔,两旁有专门的排水沟,即便下雨也不会积水。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广场,供人们休憩交流。广场中央通常有一口水井,井栏上刻着精美的花纹,既实用又美观。

    nbsp34;这城市规划,34;阿漓轻声赞叹,34;处处都能看出花了心思。34;

    nbsp确实如此。成都的街道就像是缩小版的灌溉系统——主干道如同主渠,支路如同支渠,排水沟如同退水渠。整个城市的水系统运转自如,这必然是李冰的手笔。

    nbsp34;李君,34;杨武恭敬地说,34;郡守大人已经在城东为您准备了一处宅院,就在锦江边上,环境清幽。这是通行令牌,有了它,您在蜀地可以畅通无阻。34;

    nbsp李明衍接过令牌,质地温润,分量不轻,上面刻着34;郡守府贵客34;几个字。

    nbsp34;多谢杨校尉。34;李明衍说道,34;劳烦派人带我的随从去宅院安顿。这些年轻人跟着我跋山涉水,也该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了。34;

    nbsp子它和吕由等人听到这话,眼睛都亮了起来。

    nbsp确实,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城市了。

    nbs

第312章 故地重逢意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