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川流不逝:我在古代修水利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15章 衣钵尽相传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夜深人静,李明衍躺在床上,却毫无睡意。

    nbsp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,形成斑驳的光影。他翻了个身,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李冰的话——朝堂班底、军队支援、内廷耳目、府库金银、保命死士。

    nbsp这五样,他哪一样都没有。

    nbsp在百越,他确实有了基础,但那毕竟远在千里之外。要在秦国朝堂立足,需要的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资源体系。而现在,他几乎是从零开始。

    nbsp34;不,不是从零开始。34;他坐起身,点亮油灯,34;我还有仙家门。34;

    nbsp想到这里,他立即起身,铺开纸墨,开始给卢敖写信。

    nbsp34;敖兄亲启:别来无恙。明衍现已至蜀中,诸事顺遂,惟感时局将变,需早做准备;

    nbsp他的笔走龙蛇,将心中所想一一写下。

    nbsp首先是人才储备。战争年代,孤儿遍地。这些失去家人的孩子,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,将来都是可用之才。仙家门本就有收养孤儿的传统,现在要加大力度。

    nbsp34;...请兄广收战争遗孤,不问出身,但看资质。教之以文武,授之以技艺。此事虽费时日,却是根本;

    nbsp写到这里,他停顿了一下。这些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?是他的部下?还是仙家门的栋梁?或许都是,或许都不是。但至少,他们能有一个活下去的机会。

    nbsp接着是情报网络。巴蜀地区地理位置特殊,北接关中,南通百越,东连楚地,西邻氐羌。如果能在这里建立起完善的情报系统,对掌握天下动向大有裨益。

    nbsp34;...巴蜀山川险阻,民风淳朴,正可为我仙家门根基之地。请兄择精干弟子,潜移默化,广结善缘;

    nbsp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——联络吕不韦的旧部。

    nbsp李明衍放下笔,陷入沉思。吕不韦虽然已死,但他经营多年的势力不可能完全消失。特别是那些被贬到房陵的门客,都是当年的精英人才。如果能够将他们收归己用...

    nbsp34;...房陵之地,有吕相国门客数百人。此辈皆饱学之士,只因主辱而受牵连。兄可派人前往,言明衍有吕相国临终嘱托。若彼辈尚有报国之心,可引为助力;

    nbsp他特意用了34;临终嘱托34;这个说法。虽然吕不韦临死前确实见过他,也说过一些期许的话,但具体内容如何,外人无从得知。这就给了他很大的操作空间。

    nbsp最后,是一个只有他和卢敖知道的秘密。

    nbsp34;...另有一事,至关重要。请在咸阳之弟子,寻城西槐树巷第三进老宅,入内后直行至后院,东墙第一到五排青砖下有当年所藏之物,务必全部取回,并遣得力弟子送来;

    nbsp那是他离开咸阳前藏下的东西——吕不韦留给他的吕览,他想现在用来派上用场。

    nbsp写完信,天已经微明。李明衍小心地将信封好,准备派人送出。

    nbsp接下来的七天,他按照李冰的建议,带着阿漓在成都四处走访。

    nbsp他们去了都江堰,看到这个伟大的工程依然在发挥作用,岷江水被巧妙地分流,灌溉着成都平原的万顷良田。

    nbsp他们拜访了几位地方乡老,了解蜀地的经济状况。蜀锦、井盐、铁器、茶叶,这些都是蜀地的支柱产业,也是财富的来源。

    nbsp他们还暗中观察了驻军情况。蜀地虽然偏远,但战略地位重要,秦国在此驻有重兵。如何与这些军方势力打交道,是一门大学问。

    nbsp更重要的是,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蜀地的官员大多是李冰的门生故吏。

    nbsp34;老师在蜀地二十多年,恩泽深厚啊啊。34;阿漓感叹道。

    nbsp李明衍若有所思:34;这恐怕就是老师说的39;助我一臂之力39;的含义。34;

  

第315章 衣钵尽相传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