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9集:业务领域探索分析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刘好仃把那个证物袋放进抽屉最底层,顺手把“品牌全球化·第一步”文件夹拖到了桌面正中央。电脑屏幕还亮着,光标停在“海外市场初步调研方向”那一行标题下,像一只等着出发的蚂蚁。他端起桌上已经凉透的豆浆喝了一口,酸味在舌尖打了个转,他却笑了——这味道,跟二十年前夜班时喝的那杯,一模一样。
nbsp第二天一早,新业务茶话会的牌子就挂在了会议室门口,底下压着一张手写签到表。小林来得最早,手里抱着一摞打印资料,封面上全是外文标题。老张紧随其后,拎了个保温杯,里头泡着浓得发苦的茶,说是“提神用的战术储备”。陆续进来的七八个人,有车间技术员,有质检姑娘,还有行政部那个总爱在朋友圈发读书笔记的小李。
nbsp刘好仃没急着开电脑,而是从包里掏出三包零食:一包虾条,一包夹心饼干,还有一包薄荷糖。“先吃点东西,”他把零食推到桌子中央,“搞脑子的事,得先喂饱胃。”
nbsp小林低头看了看签到表,小声问:“刘工,真不拉个正式名单?这……有点像兴趣小组。”
nbsp“本来就是。”刘好仃拧开保温杯,热气往上冒,“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。你看我,当年学PLC编程,还不是因为觉得那小灯一闪一闪的,像在跳舞?”
nbsp会议室里笑出声来。
nbsp等人都坐定,刘好仃站起来,拍了拍手:“昨天咱们说了要走出去,今天,咱们就先‘走进几个新行业。”他拿起白板笔,在纸上写下三个词:“智能玻璃”“绿色建材集成”“低碳建筑服务”。
nbsp“这三个方向,咱们厂都沾过边,但都没深挖。现在,咱们要做的,不是拍脑袋决定往哪走,而是先搞清楚——外面到底是什么样。”
nbsp他把人分成三组,每组负责一个方向。“别怕看不懂,资料看不懂就查,查不到就问,问不到就猜——猜完再验证。”他说着,目光扫过全场,“记住,咱们不是专家,但咱们是工人。工人最擅长什么?不是背书,是动手。”
nbsp分组刚结束,小李举手:“刘工,这些行业的数据……上哪儿找?”
nbsp“问得好。”刘好仃打开投影,调出一张表格,“行业协会报告、政府公开数据、国际展会官网、同行企业年报,甚至——”他顿了顿,“人家官网的客服电话,你打过去问‘你们最近项目多吗,有时候比看一百页PPT还管用。”
nbsp老张咧嘴笑了:“那我岂不是能发挥特长?我打电话从来不怯场。”
nbsp“那你负责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。”刘好仃当场拍板,“这个方向,我觉得有戏。咱们的玻璃能发电,人家的楼需要节能,这不就是天作之合?”
nbsp会议结束前,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大问号,底下写着:“我们到底能做什么?”然后说:“下周三,每人带一份行业小报告来。不用长,一页纸就行。重点就两个:一是这行业在往哪儿走,二是咱们进去,难不难。”
nbsp散会后,小林留下来帮忙收拾投影仪。刘好仃站在窗边,看着楼下车间二号线的屋顶,阳光照在光伏板上,反射出一片银光。
nbsp“您真觉得咱们能做建材集成?”小林问。
nbsp“我不知道。”刘好仃转过身,笑了笑,“但我知道,如果连看都不敢看一眼,那就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原材料。”
nbsp茶话会成了每周惯例。第三周的下午,会议室的圆桌上堆满了打印纸、荧光笔和空咖啡杯。每个人面前都摊着自己的“作业”,像在准备一场小型答辩。
nbsp刘好仃让各组轮流汇报。
nbsp智能玻璃组最先发言。小李翻着PPT,声音有点发紧:“我们查了近三年的市场数据,发现智能调光玻璃在高端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的需求年增长率超过18%。特别是北上广深,新建项目里有三成都考虑用这类材料。”
nbsp“成本呢?”刘好仃问。
nbsp“高。”小李老实答,“一平米进口产品要八千到一万二,咱们的基材大概三千五。中间差价,全被国外集成商拿走了。”
nbsp刘好仃点点头:“所以人家卖的不是玻璃,是整套方案。”
nbsp绿色建材集成组的老张接过话:“我们看了几个国内案例,发现一个问题——客户要的不是单一产品,而是一整套‘绿色认证服务。比如LEED认证,光有节能玻璃不够,还得配通风系统、雨水回收、智能照明……咱们目前,只占其中一环。”
nbsp“也就是说,咱们连门票都还没摸到?”有人小声嘀咕。
nbsp“不是没摸到,是没看清票上写啥。”刘好仃没否定,反而笑了,“以前咱们只管生产,现在得学会看‘客户需求说明书。”
nbsp轮到低碳建筑服务组,小林站起身,放了一张城市规划图:“我们重点研究了几个新城开发区,发现政府现在推‘近零碳园区,补贴力度大。但投标门槛也高,要求企业有全流程服务能力,从设计到运维都得跟上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第829集:业务领域探索分析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