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5集:个性化培训推进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分,刘好仃拎着保温杯走进会议室,门还没关上,小陈已经站在投影幕布前调试PPT。屏幕上的标题是“新设备操作十问”,底色是淡蓝的,配了一张手绘的仪表盘,指针歪向右边,旁边写着“别慌,先看三秒”。
nbsp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上,杯盖拧开,热气往上冒。他没说话,只轻轻咳了一声,小陈立刻回头:“刘师傅,我提前来了,想再顺一遍流程。”
nbsp“好。”刘好仃点点头,“今天第一课,你主讲,我旁听。讲错了没关系,讲慢了也没关系,就一点——让人听懂。”
nbsp八点整,人陆续到齐。质检组的老李穿着工装裤,裤兜里还插着一把小扳手;维修班的小吴抱着笔记本,封面上贴着“修机器不修命”的贴纸;还有几位年轻员工,手机架在笔记本旁边,准备录屏。
nbsp刘好仃站起来,把投影切换到一张表格:“先说清楚,今天的培训不扣工时,不占整班,讲完就散。咱们不是来听报告的,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。”
nbsp底下有人笑:“那要是讲得太好,耽误下班了怎么办?”
nbsp“那就加个鸡腿。”刘好仃也笑,“厂里食堂说了,每场培训结束,参训的每人一张餐券,不限量米饭。”
nbsp笑声一起,气氛松了下来。
nbsp刘好仃接着说:“咱们的培训,不搞一刀切。你是干哪行的,就学哪块。比如维修班,重点补故障排查逻辑;质检组,主攻新标准解读。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,但咱们的办法是——一类人,一套课。”
nbsp老李举手:“那我这种半路出家的,基础差,听不懂咋办?”
nbsp“分组教学。”刘好仃打开下一页,“基础弱的,课后加练;理解快的,往前赶。咱们不比谁跑得快,只看谁站得稳。而且——”他点了点屏幕,“这不是我画的大饼,隔壁东莞一家厂,去年搞了半年类似培训,返工率降了四成,员工涨薪的占七成。”
nbsp有人低声说:“那咱们也能涨?”
nbsp“厂长没说,我说了不算。”刘好仃笑着摆手,“但我敢说,活干得明白,钱自然不会少。”
nbsp小陈接过话,开始讲第一个问题:“新设备启动后报警,第一步该干嘛?”他没念说明书,而是放了一段自己拍的视频:机器亮红灯,他蹲在控制柜前,一边检查线路一边自言自语:“先别按复位,看日志,看代码,看它到底‘病在哪。”
nbsp底下有人点头,有人记笔记,老李甚至掏出小扳手在桌上比划。
nbsp第一节课结束,正好八点三十五。刘好仃宣布散会,顺手把餐券发了下去。小吴临走前回头问:“下一场啥时候?我妹在包装组,她说她们也想听听故障排查。”
nbsp“排上了。”刘好仃说,“周三下午,跨部门联合培训,你们俩组一起上。”
nbsp小吴咧嘴一笑:“那我得提前预习,别在妹跟前丢人。”
nbsp培训室很快热闹起来。按照“一类一策”的安排,技术操作组学参数设置,维修支持组练系统思维,质量管控组啃新国标,生产协调组则被拉进一场模拟演练:订单突增,设备告急,人手不够,怎么调配?
nbsp讲师是厂里老张,干了二十年调度,说话像报时器,一字一顿。他刚讲完流程,就有员工提问:“要是维修没到位,质检非说能过,我该听谁的?”
nbsp“听流程。”老张说,“但流程不是铁板,得沟通。所以今天这课,不光教你流程,教你怎么‘谈。”
nbsp于是十个人分成两组,一组演维修,一组演质检,围绕一台“假故障”机器吵了二十分钟。吵到最后,有人拍桌,有人笑场,但也有人突然说:“要不咱们建个群?发现隐患直接对方,省得等例会。”
nbsp老张记了下来,写在白板角落:“建议:跨岗应急联络群。”
nbsp中午十二点,培训室没关灯。小陈在给几位老员工补课,内容是上午的“日志解读”。他用红笔在纸上画了个表格,一行行标出报警代码和对应处理方式。
nbsp“你看这个E07,不是机器坏了,是传感器脏了。”他指着图,“拿棉布擦一下就行,不用报修。”
nbsp老李盯着看了半天,忽然说:“上个月我报了一次修,就因为这个E07,折腾半天,原来是白忙。”
nbsp“以后不会了。”小陈笑,“这课就是防白忙的。”
nbsp下午的跨部门培训如期开始。维修班和包装组坐在一起,讲师是刘好仃特意请来的技术员小林。他没讲理论,而是抛出一个问题:“包装线突然卡顿,你们第一反应是什么?”
nbsp维修组说查电机,包装组说清异物,两边各执一词。
nbsp小林放了一段监控视频:机器卡住前,操作员连续三次手动重启,没记录,也没通知维修。
nbsp“问
第945集:个性化培训推进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