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1集:新机遇成果完善优化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屏幕上的灰色提示框还亮着,刘好仃把显示器亮度调到最高,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三下,像是在试探那行字会不会消失。
nbsp“再跑一遍。”他头也没回,“从第97.8秒开始,慢放三倍。”
nbsp林晓彤没动,盯着那串持续0.4秒的低频脉冲波形。它不像之前的异常那样突兀,反倒像一根细线,悄悄埋在背景音里,若不是系统自带的边缘检测功能偶然捕捉,根本没人会注意。
nbsp“会不会是传感器漂移?”她终于开口,“昨晚铁岭那边温差大,硅胶垫热胀冷缩,可能引起微位移。”
nbsp刘好仃摇头:“时间戳对得上,主轴转速稳定,润滑压力正常。这不是外因,是里面在‘哼小曲。”
nbsp他拉开抽屉,取出一沓手写记录,翻到“报废线拆解日志”的一页:“去年三月,二号线主轴大修,轴承外圈有0.1毫米预应力裂纹,当时没换,只做了应力释放。这声音……像疲劳共振。”
nbsp林晓彤愣住:“你是说,它早就在‘疼,只是现在才叫出声?”
nbsp“机器不会装病。”刘好仃把日志推到她面前,“但它也不会喊疼,除非疼到快崩。”
nbsp他转身走向白板,拿起记号笔,在“模型泛化能力待测”旁边画了个圈,写下:“新病种:隐性结构疲劳——待建模。”
nbsp“现在就干?”林晓彤问。
nbsp“不然等它自己写病历?”刘好仃笑了,“咱们替它写。”
nbsp半小时后,会议室临时改成分析站。刘好仃把深圳报废线的拆解视频调出来,一帧一帧过。林晓彤同步比对铁岭那0.4秒的波形,发现每当轴承滚道出现微裂纹扩展的瞬间,声纹里就会跳出类似的低频凸起。
nbsp“不是噪声。”她拍桌,“是预警!”
nbsp刘好仃立刻召集算法组三人开短会,桌上摆着两台笔记本,一台放着铁岭数据,一台连着报废线的振动台实验录像。
nbsp“听好了。”他指着屏幕,“这以后就是‘一级潜伏信号。咱们不等它发病,先给它定个名,再反向造病。”
nbsp“造病?”
nbsp“对。”他点头,“拿报废线那台旧主轴,人为松两颗固定螺栓,模拟预应力失衡,录一段真实数据。我们要让系统知道,这种‘哼小曲,不是老机器的咳嗽,是骨折前的骨裂声。”
nbsp当天下午三点,测试完成。新采集的声纹与铁岭那段脉冲匹配度达到91%。系统自动在故障库新增条目:“LF0.4型隐性疲劳征兆”,并标记为“高优先级未显性故障”。
nbsp林晓彤看着新生成的识别报告,忍不住笑:“咱们这是给机器做‘癌症早筛?”
nbsp“更准点说,是‘亚健康体检。”刘好仃在白板上划掉“未知脉冲待查”,补上“LF0.4建模完成”。
nbsp他话音未落,林晓彤忽然皱眉:“可现在的模型还是靠固定权重判断,比如年限、温度、负载。这种瞬态信号,来得快去得快,静态参数抓不住。”
nbsp“那就让它活起来。”刘好
第1331集:新机遇成果完善优化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