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491集:改进优化效果评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老黄的手套刚套上,小李的平板就响了。

    nbsp系统提示音短促地跳出来:“GC003,数据提交成功。”

    nbsp他低头看了一眼,评语是夜班实习生写的:“表面滑,但右下角有轻微颗粒感,像灰尘没吹净。”后面还附了张显微镜拍的局部图,边缘有点发毛。

    nbsp小李把这条数据拖进汇总表,三日累计的记录已经排到第27行。她点了下筛选,把“滞涩感”相关的标红,再叠上冷却斜率曲线,图一下子亮了。

    nbsp刘好仃端着饭盒走过来,嘴里还嚼着米饭,站她身后看了两秒:“这图能说话。”

    nbsp“不止能说,还能指路。”小李把屏幕转过来,“你看,斜率超过0.25的,老黄标‘涩的占八成以上。咱们调低阈值后,报警少了,手感差的也少了。”

    nbsp刘好仃点点头,饭盒搁在桌角。他掏出笔,在本子上划了条线:“三天,27组,返工单从原来一天三四张,掉到一张都没有。说明不是玻璃变了,是咱们看它的眼光变了。”

    nbsp老黄没说话,手指在检测台上轻轻蹭了下,像在试温度。昨天他还觉得写评语像交作业,现在看那屏幕,倒像是在看自己说的话被记了账。

    nbsp班组长这时候推门进来,手里拎着两瓶冰水,往桌上一放:“夜班的流程全走完了,感官检测栏一个没空。不过……”他顿了顿,“小王说摸着没感觉,写评语像瞎编。”

    nbsp“没感觉就对了。”刘好仃说,“说明那批玻璃稳了。以前天天摸出问题,那才叫不正常。”

    nbsp小李笑了下:“我现在录数据,手都快抽筋了。但录一条,就感觉这系统真活了。”

    nbsp刘好仃翻开本子,翻到前一天记的那句话:“手感是火,数据是柴。”他划掉,改成:“火点着了,得有人添柴。”

    nbsp四个人在休息区围成一圈,桌上摊着打印出来的图表。小李把27组数据按时间排开,做成一张大表,每条手感记录都对应着当时的冷却参数、模具温度、退火时间。

    nbsp“问题在换模。”她指着图上两个突起的报警点,“每次换完模具,前十五分钟的玻璃,手感波动最大。但系统没报警,是我们人先摸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nbsp刘好仃抬头看老黄:“你记得不?那会儿你说右上角发毛。”

    nbsp“对。”老黄声音不大,但清楚,“刚换模那几片,右上角总像没退好火,手一扫就滞一下。”

    nbsp“这就是规律。”刘好仃拿笔圈出来,“机器不知道模具刚换,但它知道温度不稳。咱们把这十五分钟的玻璃单独标出来,叫‘观察段,不进主流程,先过手感关。”

    nbsp小李立刻在表单里加了个分类选项:“观察样本——换模初期”。保存时,系统自动更新了归档规则。

    nbsp班组长看着图,皱眉:“加环节是好事,可每班多测五片,节奏会不会拖?”

    nbsp“不会。”刘好仃调出返工记录,“前天下午那批,没过手感检测,返工切了三片。一片两分钟,加上搬运、登记、重进炉,半小时没了。现在多花十分钟检测,省了返工,整体还快了。”

    nbsp班组长没再说话,低头在本子上算了笔账,然后点头:“行,那就定下来,观察段必须过手感,老黄签字生效。”

    nbsp小李趁热打铁:“我今晚就把模型更新一下,把‘换模十五分钟设为高风险区间,系统自动标记,提醒检测。”

    nbsp老黄忽然开口:“退火刚开始那会儿,也有点像。”

    nbsp三个人都转头看他。

    nbsp“啥?”刘好仃问。

    nbsp“右上角的拖拽感。”老黄比划了一下,“不是每次都有,但一有,基本都在退火头三十秒。像是温度爬升太快,表面紧了一下。”

    nbsp小李立刻翻数据。她把报警时间往前推三十秒,再比对老黄的评语,果然,七条“右上角滞涩”的记录里,五条都对应退火初期的温度跃升。

    nbsp“我去。”她抬头,“这都能摸出来?”

    nbsp“不是我摸出来的。”老黄搓了搓手指,“是手

第1491集:改进优化效果评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