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编纂算经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bsp; nbsp“有了好用的农具,那就多琢磨怎么提高亩产量。”
nbsp“比如改良种子,改善肥料,防治病虫害等。”
nbsp“特别是那个垄耕种植法,一定要好好研究。”
nbsp“多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,他们虽然不懂其中道理,但却有实践经验……”
nbsp小皇帝拍拍贾仲明的胳膊,随口嘱咐了几句。
nbsp“谨遵圣命!”
nbsp老贾被宇文衍说得一愣一愣的。
nbsp打死他也想不明白。
nbsp皇帝小小年纪,怎么懂得那么多农事方面的道理?
nbsp垄耕种植法。
nbsp就是将庄稼成排种植在垄上,垄与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。
nbsp垄的土地要比垄之间的沟略高。
nbsp这么做可以保证每株庄稼都能获得日照,独立成长,互不干扰。
nbsp便于庄稼之间通风,不会腐烂。
nbsp而且除草和间苗作业时,是在沟里走,不会踩伤庄稼。
nbsp更重要的是,这样便于灌溉。
nbsp华夏先民早在商周时期,便发现了这种能够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的种植技术。
nbsp垄耕种植法的发现,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宇文衍成立农学馆。
nbsp就是要把先民在农学方面积累的智慧结晶,充分利用起来,并发扬光大。
nbsp……
nbsp离开国子监。
nbsp小皇帝又去了肥皂作坊。
nbsp自从九名内侍小太监,研制出好几种香味的玉皂后。
nbsp玉皂得到更多人的青睐,百宝阁销售量日涨。
nbsp如今。
nbsp作坊规模扩大后,把周边的几个院子全都买了过来。
nbsp将内部连通,形成一个整体。
nbsp作坊做工的下人,从原先的五十人增加到两百人。
nbsp每天能生产近十万块玉皂。
nbsp京城,洛阳,邺城三地。
nbsp日销量分别达到了两万,三万和一万五千块。
nbsp这么大的销量。
nbsp小皇帝都怀疑是不是被物部龟田他们雇人买走了一部分。
nbsp不过,查实后,发现不是他们。
nbsp大多被一些投机商人买走了,转运到其他各州倒卖,赚取差价。
nbsp这些玉皂销售所得。
nbsp原本是宇文衍敬献给天元皇帝宇文赟的。
nbsp宣帝驾崩后。
nbsp进到内库的钱财,就统统归小皇帝自由支配了。
nbsp开始出现黄牛和二道贩子。
nbsp看来,玉皂的销售范围可以延伸到其他州郡了。
nbsp宇文衍暗自思量。
nbsp他今天来此。
nbsp并不是为了玉皂的事情。
nbsp书房之内。
nbsp九名十多岁的小太监齐齐跪下行礼。
nbsp“奴婢拜见陛下!”
nbsp“吾皇万岁!”
nbsp之前。
nbsp宇文衍允许他们在亲军驻地随军士一起训练。
nbsp学会了“十禽戏”和“军体拳”等项目。
nbsp现在,每天早上都自觉地坚持晨练。
nbsp他们也是苦命人,从小在北齐皇宫长大,没名没姓。
nbsp周武帝灭齐后。
nbsp被当成战利品带到长安城,进了北周皇宫。
nbsp宇文衍封为皇太子后,宣帝便赏赐给了他。
nbsp经受过王鹰的考验后,得到小皇帝的信任。
nbsp赐他们与墨言同姓,按年龄大小,分别取名一到九!
nbsp“平身!”
nbsp“小言子,工部把东西送过来了吧?”
nbsp小皇帝抬手,让他们起身。
nbsp“回陛下,昨天就已经送过来了。”
nbsp“小一,带朕去看看。”
nbsp宇文衍指着年纪最大的墨一说道。
nbsp“喏!”
nbsp“陛下,您这边请……”
nbsp墨一说完,在前面带路。
nbsp走过连廊,穿过几道拱门,领着大家来到一处后院。
喜欢。
第104章 编纂算经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