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周崛起: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2章 推行“天元通宝”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时间转眼到了六月。

    nbsp户部尚书于翼奏报宇文衍。

    nbsp县级钱庄全部建设完成,大周钱庄遍地开花了。

    nbsp对于大周来说,是极为重大的一件好事,大好事。

    nbsp宣告官方金融机构诞生。

    nbsp将大大促进民间商品贸易的发展。

    nbsp同时,也是统一钱币的必要基础设施。

    nbsp宇文衍宣来三省六部大佬,召开小朝会。

    nbsp“诸位爱卿。”

    nbsp“钱庄到县,从此天下百姓均能办理存钱,借贷,异地存取业务,这是开创先河的壮举!”

    nbsp“它还只是一棵幼苗,有很多功能尚未体现出来……”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小皇帝情绪高昂,高度认可,盛赞大周钱庄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异地存取确实给贸易带来极大的便利。”

    nbsp“京城,洛阳,邺城等地的坊市,明显繁荣了许多……”

    nbsp“但存钱者多为商贾,民间少有人将钱存到钱庄。”

    nbsp颜之仪显然对于商贸之事有所钻研,较为关注钱庄的情况。

    nbsp“子升,这就是信用问题了。”

    nbsp“人们对于钱庄了解不够,对朝廷的信任也不足。”

    nbsp“而且,真正家有余钱的都是贵族地主乡绅,百姓手里能有几个钱?”

    nbsp宇文衍一语中的。

    nbsp说出了其中的原因。

    nbsp那些富得流油的贵族地主,就算有钱也是藏在自己的钱库。

    nbsp谁会放心把钱交给官府开设的钱庄?

    nbsp在他们看来,那无疑是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!

    nbsp所以。

    nbsp目前来讲,想要他们存很多钱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所言甚是!”

    nbsp众臣恍然。

    nbsp脸上却露出几许尴尬之色。

    nbsp他们就是宇文衍嘴里的贵族地主,还是大地主。

    nbsp当初京城钱庄开业。

    nbsp大家象征性地存了一点,府上的钱,大多是自家保管着。

    nbsp钱这个东西,当然是攥在自己手里才安稳!

    nbsp小皇帝也不怪他们。

    nbsp任何一个新事物出来后,都有一个接受过程。

    nbsp“钱庄借贷取代寺库,对于百姓来说受惠良多。”

    nbsp尉迟迥这几个月恶补朝中推行的各种策令。

    nbsp大周钱庄这事他也了解了一番。

    nbsp钱庄开设以来,确实为百姓应了急。

    nbsp而且。

    nbsp钱庄的利钱,比起寺库来要低许多,借过的人都说好!

    nbsp众臣听后,全都点头认可。

    nbsp“接下来,就是从五处铸币坊把新铸的“天元通宝”发往各个钱庄……”

    nbsp“子升,拟诏吧,发布新钱币流通诏书。”

    nbsp万事俱备!

    nbsp是时候推行“天元通宝”了。

    nbsp“臣遵命!”

    nbsp【应天顺时,受兹明命:

    nbsp朕亲政以来,观市面钱币混乱,良莠不齐,劣币横行,百姓深受其害。

    nbsp朝廷欲统一钱币,特铸“天元通宝”,以便日常交易。

    nbsp持旧币者,皆可至各处钱庄兑换新钱。

    nbsp两年后。

    nbsp废止一切旧币,钱庄不再兑换,“天元通宝”为唯一法定流通货币。

    nbsp钦此!】

    nbsp诏书简单明了。

    nbsp就是通知天下人,朝廷印新钱了,号召大家抓紧时间换钱。

    nbsp两年之后。

    nbsp旧币将禁止流通,留着就是一堆废铜。

    nbsp这就是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性推行,简称——“强推”。

    nbsp任何一种钱币。

    nbsp都是国家赋予其信用价值,而后以行政、法律的手段强制推行。

    nbsp朝廷若是能够保质保量,稳定价值,百姓认可,钱币就能真正的流通起来。

    nbsp“于爱卿,趁此兑换钱币之机,好生谋划谋划,看能不能争取一些储户?”

    nbsp于翼听罢,眸眼一亮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英明,臣回去便着手安排。”

    nbsp当那些富贵人家,用马车拉着一车车地铜钱来以旧换新时。

    nbsp就可趁机劝说他们把钱存在钱庄。

    nbsp那么重的钱币,拉来拉去多麻烦。

    nbsp换一张存条,轻轻松松便回去了,不好么?

&nbs

第152章 推行“天元通宝”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