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周崛起: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61章 潼关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宇文衍把河东地区划归山西道辖属。

    nbsp其中一大考量是把河东裴、柳、薛三姓排除在京畿道以外。

    nbsp从地理上分化、降低三大家族在关中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nbsp算是削弱关陇贵族的一个小手段。

    nbsp且不论有没有用,有些事情他一定得逐步付诸行动去做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上塬吧,到关城用午膳。”

    nbsp韦孝宽笑吟吟地看着小皇帝指点江山,不由想起了随高祖征战北齐时金戈铁马的岁月。

    nbsp那时的武帝也是挥斥方遒,胸怀天下,豪气冲天。

    nbsp“走!”

    nbsp沿着麟趾塬西面的一道山沟向南行进。

    nbsp这道沟壑是由秦岭山脉的雨水自南向北冲刷而成,后段与潼水河谷合二为一。

    nbsp谷中灌木丛藤,茂密如织,设有数处关卡,是潼关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nbsp到了山谷与潼水汇合处,有一道平缓的土坡通往塬上关城。

    nbsp从此处往南这段沟谷,人们称之为金沟。

    nbsp到了唐朝。

    nbsp平日禁止人员往来,设立关卡以榷征税,故而又称禁沟、禁谷。

    nbsp夹在金沟与潼水之间的土塬上,修建了十二座烽火台,每隔三里一座,一直延伸到秦岭腹地。

    nbsp被人们称为十二连城!

    nbsp每城设兵百人,用以警戒和联络呼应。

    nbsp御驾上到麟趾塬,关城守将出关迎驾。

    nbsp“臣宇文忻参见陛下!”

    nbsp“末将见过大将军!”

    nbsp潼关守将正是礼部尚书宇文善亲弟,工部左侍郎宇文恺的二哥。

    nbsp这哥仨,老大,老二相差三岁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nbsp可三十一岁的宇文恺却比老二小了整整32岁,血缘上是兄弟,年龄上就同父子一般。

    nbsp他们的父亲宇文贵去世时,宇文恺才13岁,是两位兄长把他抚养成人。

    nbsp“仲乐免礼!”

    nbsp“朕观守城将士,军纪严明,井然有序,精神抖擞,很是不错!”

    nbsp宇文衍对宇文恺感观极好,故而对他这位兄长也是和颜悦色。

    nbsp“小忻啊,陛下对军伍之事可是极为苛刻的。”

    nbsp六十三岁的宇文忻被韦孝宽叫小忻一点也不恼,反而很受用的样子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谬赞了!”

    nbsp“谢大将军!”

    nbsp韦孝宽大他14岁,宇文忻曾经在其帐下听令。

    nbsp对于“大周第一战神”,大多数武将内心都奉他为真正的大将军。

    nbsp“要说这军容军纪,还得归功于陛下在军府推行的军训练兵之法……”

    nbsp十二卫总领下的府兵,都是轮流“番上”,执行宿卫,守关,戍边,平叛等任务。

    nbsp偏远边境的戍边士卒,轮换时间更长,一般两到五年不等。

    nbsp只有宇文衍后设的千牛、门监二卫,以及新军营地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营的军士是长期的。

    nbsp只要不触犯军规,不被淘汰,就能一直从军,到五十岁就可以解甲归田。

    nbsp而一般的府兵年龄上限是五十八岁。

    nbsp如今,各军府都得依照兵部制定的“军训手册”,对府兵进行队列、体能等相关训练。

    nbsp单兵素质相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。

    nbsp特别是在服从命令,统一指挥,令行禁止,军容军纪方面。

    nbsp让宇文忻这个纵横沙场数十年的老将都惊叹不已。

    nbsp得知此法竟然出自当朝天子,属实吓他一跳。

    nbsp“小道尔,不值一提!”

    nbsp“仲乐上马,且随朕往塬南走上一遭……”

    nbsp既然到了这里,宇文衍就要去历史上隋朝修建另一座潼关城的位置看看。

    nbsp宇文忻不知小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也没有多问,随即翻身上马。

    nbsp韦孝宽和王鹰也不知道宇文衍这是要去哪里?

    nbsp双双拍马跟了上去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361章 潼关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