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周崛起: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20章 年底小朝会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会组织官员对有争议的律条进行审查,提出改善意见。

    nbsp由六部都堂和政事堂审议,通过后奏报皇帝复议,最终定审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关于水泥作坊选址,现已探查三十余处,年后便能开工建设。”

    nbsp“另外,由工匠李春主持的造桥小组,已经成功在渭水、灞水之上搭建了两座石拱桥……”

    nbsp短短几年内,宇文恺从一将作小吏爬升至工部尚书,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。

    nbsp他心里很是清楚,天恩浩荡,都是陛下的赏识让其飞黄腾达。

    nbsp礼部尚书宇文善看到自家三郎深得圣心,官居高位。

    nbsp欣慰之余,对小皇帝也是充满了感激。

    nbsp一门两位尚书同朝,作为非皇族宇文氏,何其荣焉!

    nbsp“太好了,李春果真是个人才!”

    nbsp作为历史上赵洲桥的设计建造者,关于其人并没有太多的文史记载。

    nbsp或许他只是当时万千造桥工匠中的一员。

    nbsp不过他主持修建的赵洲桥屹立千余年而不倒,从而使他名扬后世。

    nbsp宇文衍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想法,让毕王宇文贤派人找寻看看。

    nbsp不曾想,还真就找到了这个人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臣和安乐亲自去查验过那两座石桥,当真样式新颖,坚固美观!”

    nbsp李春是毕王差人找回来的,如今有所成就,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,他心中也是高兴。

    nbsp“嗯,如此甚妙!”

    nbsp“诸位爱卿,朕拟擢升李春为工部右侍郎,让其组建更多的造桥队伍,朕要天下的河流天堑变通途,造福万民……”

    nbsp虽然这样的石拱桥跨径一般在四十米左右,但已经能满足大多数河流的建桥需要了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而且,利用桥墩建造连拱石桥的话,跨径可以延伸更宽的距离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圣明!”

    nbsp众臣没人反对,全都拱手附和。

    nbsp修路搭桥。

    nbsp自古以来便是积德行善,造福于民的事情。

    nbsp小皇帝此举利国利民,对于朝廷的声望也是百利无一害。

    nbsp最关键的是,如今国库不差钱。

    nbsp否则的话,户部尚书于翼早就出言劝谏了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李春任右侍郎,那何稠……”

    nbsp宇文恺突然想到,工部右侍郎可是有人在职的。

    nbsp“你任尚书后,左侍郎不是空缺了么,让他顶上就行了!”

    nbsp对于复原失传琉璃瓦烧制技术的何稠,宇文衍也是高看一眼。

    nbsp何况后来,他又烧制出了玻璃。

    nbsp并且吸收了裴矩从波斯带回那几名工匠的丰富经验,研制出独具中原特色的琉璃烧制技术。

    nbsp“臣替何稠谢陛下隆恩!”

    nbsp宇文恺与何稠同为工部臣工,两人惺惺相惜,私交尚好。

    nbsp小皇帝点头,另外冲泡了一杯新茶。

    nbsp“江南乃鱼米之乡,朝廷制定出一个章程来,每年从南方采购一定量的粮食……”

    nbsp随着几大粮仓的落成,小皇帝的国家粮食储备计划就可实施了。

    nbsp这些粮仓,一是作为京畿道粮食储备所用。

    nbsp当关中平原所产粮食不足所用时,可从东部的这些粮仓调运。

    nbsp二是作为军粮储备。

    nbsp一旦发生战争,随时有足够的粮草供应。

    nbsp三是用作救灾粮所用。

    nbsp若是民间发生重大自然灾害。

    nbsp有足够的粮食保证百姓不饿肚子。

    nbsp维持社会稳定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420章 年底小朝会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