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周崛起: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38章 有何良策?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陛下,您设立弘文馆,令大儒潘微召集江南士子编纂《江都集礼》,属实其妙无穷啊……”

    nbsp门下侍中乐运,和王轨,颜之仪一起,是最早入正阳宫追随小皇帝的朝臣。

    nbsp对皇室忠心耿耿,对国家尽职尽责,深受宇文衍的信任。

    nbsp“一开始老臣总觉得那些腐儒百无一用,依承业之言,对于稳定南方局势确实是一招妙棋。”

    nbsp蜀国公尉迟迥也是门下侍中,他纯粹是冲锋陷阵的猛将,对成天舞文弄墨的儒者颇为不屑。

    nbsp在听了乐运的分析后,这才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nbsp内心感慨不已,大大咧咧地望着宇文衍笑道。

    nbsp对于陛下的妖孽,早在幼帝七岁时他就见识了。

    nbsp“士子熟读圣贤之言,为世人敬仰,其言若正,百姓安之,其言若谬,百姓误之!”

    nbsp宇文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,随意解释了一句。

    nbsp这些读书人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专家,公知,学者。

    nbsp因其高学历和一定的社会地位,所说之言颇具权威性。

    nbsp一旦他们失去文人风骨,屁股坐歪,就会把普通百姓带到沟里去。

    nbsp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,发酵,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。

    nbsp那些世家大族,也正因为对知识、言论的垄断,这才有了“百年王朝,千年世家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nbsp历史上。

    nbsp隋灭陈后,以胜利者的姿态实行高压统治策略。

    nbsp不但将建康城夷为平地,任免官员大多从北地调派。

    nbsp还强迫南方贵族,百姓,无论长幼悉使诵五教。

    nbsp所谓五教。

    nbsp即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

    nbsp西晋灭亡,衣冠南渡后,南朝文人一直自诩华夏文化正统。

    nbsp哪能忍受胡汉融合的中原政权,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他们如何做人?

    nbsp宇文衍正是熟知这段历史,以史为鉴,不冒进,维稳为主。

    nbsp分裂了近三百年的神州大地,彼此融合肯定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。

    nbsp小皇帝需要做的。

    nbsp就是保证统一之下南方社会的安定,徐徐图之。

    nbsp毕王宇文贤听着小皇帝的话语,内心感慨不已,眸中透出几分敬重。

    nbsp如果要他表达对堂侄皇帝的看法,那就是一个“服”字。

    nbsp如今接替申国公李穆的门下侍中一职,同时兼任京畿道刺史。

    nbsp可以说是位及人臣,是皇室成员当中权势最高的一位王爷。

    nbsp宇文衍设两位中书令,三位门下侍中,就是为了分散相权。

    nbsp相互制衡,避免出现权臣把持朝政的局面。

    nbsp王轨,颜之仪,乐运,尉迟迥,宇文贤五人都承担了一部分宰相之职。

    nbsp尚书省下设的六部作为具体执行衙署。

    nbsp各部尚书与以上五人同属正三品,拥有一定的参政、议政权力。

    nbsp至于尚书之上,从二品的左右仆射,以及正二品的尚书令一职,小皇帝暂时还不打算任命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据下面官员奏报,京城井水不能饮用者十有八九,臣实地了解过了,确实如此……”

    nbsp宇文贤虽然刚刚晋升门下侍中,却是深谙宇文衍的执政理念。

    nbsp有关百姓、民生的问题,都得当成大事看待。

    nbsp“哦,为何会如此?”

    nbsp小皇帝先是一愣,语调一提,不由追问道。

    nbsp好端端地井水怎么就不能用了,难不成有人搞破坏?

    nbsp“回陛下,经臣察看推断,水皆咸卤,不甚宜人。”

    nbsp“或因京城地大人众,岁久雍底,垫隘秽恶,聚而不泄所致……”

    nbsp宇文贤做了六七年的工部尚书,对于事因看得很是精准。

    nbsp古代城池选址一般都是依山靠水。

 

第438章 有何良策?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