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周崛起: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01章 佛门现状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p;nbsp远赴天竺的队伍杳无音信,可能上西天见到佛祖,不愿返回中原了。

    nbsp如此一来。

    nbsp北方获得立寺凭证的寺院也就定在了二十七家。

    nbsp朝廷规定每座寺庙僧众不得超过百人。

    nbsp就算全部满员,人数也就局限于两千七百人。

    nbsp这点人数的话,宇文衍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    nbsp就让他们去传承独具华夏特色的佛学,也算是丰富华夏文化的多样性了。

    nbsp“南方情况如何?”

    nbsp宇文衍回过神来,嘴角上扬,看向三人问道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自从朝廷对南方的寺院强势整顿后,泛滥现象得到有效抑制。”

    nbsp“不过,真正派出取经队伍的寺院不多,也就二三十。”

    nbsp“据南方五道刺史奏报所知,有相当一部分僧人远走南洋……”

    nbsp于翼拱手,把有关南方寺院的情况说了一下。

    nbsp当年从北边逃到南方的假秃驴们。

    nbsp朝廷在统一稳固后。

    nbsp对所有“不务正业”的寺院进行了铁血清算。

    nbsp余者则实行北方之策。

    nbsp远赴天竺取回真经,方可立寺奉教。

    nbsp随着“海上丝路”的开辟。

    nbsp往来中原与南洋之间的商船成倍增长。

    nbsp朝廷大力发展海贸,沿海百姓可以自由出海。

    nbsp越来越多的中原人随商船前往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。

    nbsp其中就包括一些僧人。

    nbsp那里的国家,城邦和部落信佛者众多。

    nbsp对于真正的僧人来说,无疑是信仰的乐土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中南半岛和南洋之地,我朝领土越来越多。”

    nbsp“是不是要和中土一样,限制其规模和数量?”

    nbsp看到宇文衍神色如常,好似并不在乎对僧人远赴南洋之事。

    nbsp三人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nbsp皇帝要是不喜,真正追究起来,那就是他们做臣子的失职。

    nbsp“只要不泛滥,不设寺库,不违法乱纪,不假念经,海外领地可相对管制松一些!”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“是,陛下,臣等明白了!”

    nbsp宇文衍一句话为海外宗教信仰定下基调。

    nbsp教派信仰在某些特定的环境,有其存在的意义。

    nbsp对普罗大众如此,对于朝廷统治来说亦是一样。

    nbsp中南半岛和南洋地理上毗邻天竺。

    nbsp受佛教的影响深远,当地土着百姓信佛者众。

    nbsp若是能够利用得当。

    nbsp以后中原王朝对于那里的统辖就会变得简单许多。

    nbsp“对了,佛教和凡人道在东突厥的发展如何?”

    nbsp宇文衍点头,端起茶杯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nbsp瞥了一眼大周舆图上塞外之地,出声问道。

    nbsp“回陛下,形势喜人!”

    nbsp“您这招可真是神来之笔,朝堂众臣无不拍案叫绝。”

    nbsp“你敢想像么?”

    nbsp“突厥骑兵不冲锋陷阵了。”

    nbsp“玩起了放下屠刀,吃斋念佛,诵经入道,修身养性!”

    nbsp说起佛教和凡人道在塞外草原的发展,三人不由眉飞色舞起来。

    nbsp放在二十年前。

    nbsp打死他们都不会相信,信仰之力竟然会有如此奇效。

    nbsp深受中原影响的莫何可汗处罗侯,顶着巨大的压力,率领东突厥归附大周。

    nbsp在居延城,河套三城,大境门五座贸易连城的加持下。

    nbsp突厥开启了游牧、商贸并重的治国策略。

    nbsp大周朝廷还帮助他们在适宜耕种的地区开展农业种植。

    nbsp使得一部分牧民由此定居下来。

    nbsp逐渐形成一个个的城镇。

    nbsp固定的城镇很快就成为往来商队的贸易点,市集很快应运而生。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喜欢。

第701章 佛门现状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