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幸好遇见神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0章 现场考古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

    nbsp一甲即一副铠甲,约为1200~2000秦半两钱。等于要多服徭役一年。

    nbsp另外,最关键的是《秦制》有一条规定:因恶劣天气迟到,可以不罚。

    nbsp哈哈哈哈,太史公,你忽悠后人了!

    nbsp陈胜、吴广,司马太史公,孰真孰假,俺韦西风来也!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韦西风计算一下时间,现在大约是公元前229年,距陈胜起义还有20年。

    nbsp慢慢过去,时间很充裕。

    nbsp陈胜起义时担任屯长。

    nbsp依《秦制》:五人设伍长,两伍设什长,五什设屯长,两屯设百夫长…

    nbsp这么算,屯长对应的军爵是4级“不更”或5级“大夫”。

    nbsp历史记录里,陈胜年龄是30多岁。照此推算,陈胜现在才10多岁。

    nbsp韦西风现在要做的第一个准备是搞到“验传”,即身份证加路条。

    nbsp据说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,法制很健全,执法极严苛。那么,韦西风进入秦国境内后得有一套身份文件,具体来说叫“验传”。

    nbsp“验”就是身份证,“传”等于路条,即介绍信。

    nbsp当然,普通人的是用竹片或木片制作的。高级贵族用铜制作。

    nbsp商鞅大人被通缉后,就是因为没这玩意,无法投店住宿,被抓住而遭车裂的。

    nbsp韦西风的计划是到陈胜家附近去落户,到时与他一起服徭役。即时考证,获得第一手资料。

    nbsp韦西风虽然投胎40年了,面相却一点不显老。让星狗做点手脚,伪装成20岁以下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nbsp问题在于如何弄到阳城身份证?

    nbsp依据《秦制》,秦国十户为一里,十里为一亭,十亭为一乡。超过5000人就是大乡。

    nbsp乡上面就是县。10乡之县为大县,也就是超过5万人。

    nbsp县设县令、县丞、县尉。这是秦国最基层的官。

    nbsp除了县令、县丞、县尉,县里的其他管事人和乡以下管事的,都叫吏。

    nbsp乡里管事的是两吏:三老、有秩。各有职责。三老大约是乡长,有秩约等于派出所长。

    nbsp农户的验传,必须由里长带着本人找亭长,亭长用竹(木)简书写清楚,再由有秩加注证明。还要报到县尉备案。

    nbsp县尉就是县公安局长。

    nbsp但郡尉则是郡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。也就是说,郡尉还是辖内驻军统领。这与县尉有本质区别,牛逼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
    nbsp按照秦制,韦西风想在阳城混个身份证,先得找个里长认可。这第一关就办不到。

    nbsp联想到秦朝的严刑峻法,感觉这与满街摄像头的大数据时代差不多。

    nbsp伪造身份证太难了!几乎行不通。

    nbsp这要是换了其他人,兴许真的弄不到。

    nbsp幸好是韦西风,他有圣器星狗帮忙。

    nbsp他花了一点时间和功夫,挑选了一名垂死青年为目标,把两匹马放到河滩野地林子里,走路尾随着他和他同伴。

    nbsp这是一名要去服正卒徭役的阳城青年。他们一行人走到半路,这个青年得了伤寒。

    nbsp这个时代,伤寒就是死亡的代名词。最后,青年病死了。

    nbsp他的同乡将他草草埋在河滩,寄了信给他家人,然后接着赶路。

    nbsp韦西风挑选他时,就考虑了身材样貌因素,有几分相似。此刻由星狗动点手脚,几乎就是他了。

    nbsp星狗抹除所有痕迹,韦西风冒名顶替他,“死而复生”回他家乡去。

    nbsp当然,在那青年临死前,星狗获得了他的全部记忆。

    nbsp青年名枣夫,18岁,阳城县河西乡野人(民)。野人就是住在城外的农民,都没有姓氏。

    nbsp枣夫父亲已去世,两个哥哥结婚自立了门户,他和母亲、妹妹一起过活。

    nbsp秦国男子年满17岁,除贵族嫡长子外,都要服徭役,分三个阶段:更卒、正卒、戍卒。

    nbsp第一次在郡或县服役,曰更卒。一到三个月;

    nbsp第二次到京城服役,曰正卒。两年。

    nbsp第三次到边疆服役,曰戍卒,屯田垦荒。一年。

    nbsp枣夫是死在第二次服徭役路上。现在从泥土里爬了出来,又“活”转回来了。

    nbsp韦西风要找的陈胜,住在阳城里,身份属于“国人”,比枣夫高。

    nbsp国人包括几类人:贵族;为贵族服务的工商业者;被征服的他国国人;贵族和工商业者家的奴隶。

    nbsp那个时代,奴隶和野人不好绝对作比较:奴隶虽没有自由身份,但经济待遇比野人要高得多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30章 现场考古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