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8章 封王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nbsp尚书仆射裴秀是这方面专家。司马炎便擢升裴秀为尚书令、右光禄大夫,负责操办此事。
nbsp裴秀拿着司马炎交来的27人名单,逐一查看,细细琢磨。
nbsp名单上,与司马懿同辈、属皇帝爷爷辈的一人:司马孚,司马懿之弟。
nbsp司马懿兄弟8人,但到如今只剩司马孚健在。
nbsp裴秀把他列在最高处。
nbsp皇帝的名单中,与帝父司马昭同辈的有21人,其中6人是司马师的亲兄弟,即司马懿的儿子。
nbsp他们是皇帝的亲叔或堂叔。裴秀将他们列在第二排。
nbsp名单中与皇帝平辈的有5人,其中三人是司马昭之子,即皇帝亲弟弟。另两人是皇帝从兄弟。裴秀将他们列在第三排。
nbsp从周朝到曹魏,爵位制经过了一些变化,但大同小异。都是分两部分:宗室爵位、军功爵位。
nbsp宗室爵位分王、公、侯三级。
nbsp秦汉军功爵位是二十军功爵位制,最高是关内侯。
nbsp曹魏时增加了5阶军功列侯:县侯、乡侯、都乡侯、亭侯、都亭侯。五阶列侯都有食邑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nbsp裴秀此刻不考虑军功爵位。
nbsp先解决司马宗亲贵族封王的事,然后考虑宗室公、侯分封之事。
nbsp王分两阶:郡王、县王。
nbsp公三阶:郡公、县公、乡公。
nbsp侯也分三阶:县侯、乡侯、亭侯。
nbsp由上可以看出,贵族爵位是三级八阶。
nbsp三级八阶还是太笼统了,不足以拉开差距,可能会导致尊者、卑者,功大、功小的在一阶。
nbsp皇帝把这差事派给裴秀,就是要他想出办法评估差别、平衡高低,为皇帝排忧解难。
nbsp经过苦苦思索,他有了主意。
nbsp郡王均可裂土立国。那就通过食邑、常备军多少,把郡国分为大国、次国、小国。
nbsp眼下,皇帝的指令是:名单中27位司马家族要员,全部封郡王。
nbsp那么,就把郡王(国)分为大、次、小三类。
nbsp大郡王(国)食邑2万户、可养5000常备军。
nbsp这次的分封名单中,够资格的大郡王只有一人:太傅司马孚,安平王。
nbsp次郡王(国)食邑1万户、可养常备军3000人。
nbsp这次分封名单中有5人够格:平原王司马干、扶风王司马亮、东莞王司马伷、汝阴王司马骏、义阳王司马望。
nbsp前面4人是司马懿之子,后面的司马望是司马孚之子。
nbsp小郡王(国)食邑5千户以下,可养常备军1500人。
nbsp名单中剩余的21人都封小郡王。
nbsp总的看来,司马孚这一支,有七子、二孙,加上他本人,共10人获得封王。
nbsp司马懿这支,有六个儿子、三个孙子共9人封王。
nbsp假如把晋国看做一棵大树,从封王结果来看,它呈现出强枝弱干的特征。
nbsp裴秀搞定了一个较为满意方案后,看着名单陷入了沉思。
nbsp当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,只封了自己的亲弟弟和儿子为王。支系宗亲一个王也没封,连最倚重的曹仁、曹洪、曹真、曹休、夏侯尚等人的爵位,都归入到军功爵体系,只封到县侯为止。
nbsp而现在,晋国开国皇帝,把从兄弟都封了这么多个郡王,对自己的儿子,却一个也没封王。
nbsp裴秀隐隐然觉得,弱干强枝不是好兆头。这事应该是哪里有些不妥。
nbsp但他位卑权轻,也不敢往深处想。就算想通了,作为外臣,插嘴皇家私事,那是找死。
nbsp还不如不想这事。
nbsp这时代的造纸术已经突破了。
nbsp好的纸张名蔡侯纸,以纪念东汉宦官、龙亭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。
nbsp蔡侯纸很适合写字、保存。就是超贵。
nbsp裴秀咬牙拿出两张不同纸张,把自己的方案工工整整誊抄两份。
nbsp蔡侯纸张那份呈送皇帝。另一份麻纸的自己留底,以备修改。
喜欢。
第238章 封王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