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章 善后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> nbsp皇帝拓跋焘南征前,派太子拓跋晃镇守漠南,让吴王拓跋余守京城。
nbsp因为,北方的柔然人躲到漠北以后,经过上十年低调恢复,近来又死灰复燃,开始南下掠夺了。
nbsp而且,柔然人有个习惯,就是只要魏国与他国交战,他们必定会趁火打劫。
nbsp拓跋焘准备率大军攻打南方宋国,让其他人镇守漠南边防,他信不过,于是派太子拓跋晃去。
nbsp拓跋晃不仅是东宫太子,还是录尚书事(总理尚书大臣),法定的、皇帝之下魏国第二人。
nbsp万一柔然搞事,皇帝不在京城,太子能调动的资源最多。
nbsp拓跋焘的心腹太监宗爱,与太子一向不对付。这也许是拓跋焘的权谋之术,故意为之。
nbsp宗爱趁机向皇帝进言:由吴王拓跋余留守京城,自己从旁协助。
nbsp拓跋焘经过考虑,接受了宗爱建议。
nbsp拓跋焘子嗣众多,有六个儿子、几十个女儿。拓跋余排行男丁老五,是拓跋晃异母弟。
nbsp因为母亲闾左昭仪家族的缘故,拓跋余与太监宗爱走得很近。
nbsp拓跋焘六个儿子中,二皇子拓跋伏罗早逝。
nbsp剩下五个皇子,宗爱与太子拓跋晃、三皇子拓跋翰不对付。
nbsp四皇子拓跋谭、六皇子拓跋建为人耿直,喜欢军事,不大与臣子们结交。
nbsp宗爱是拓跋焘最信赖的内臣。他心机深沉,偷偷在皇帝下一辈里物色靠山。
nbsp思来想去,他没得选择,只能是拓跋余。
nbsp宗爱与拓跋余母亲闾左家有些渊源。闾左昭仪明白宗爱的意思。
nbsp但鲜卑族女人,是绝对不敢插手皇子们的家事的。因为那样很容易被处死,还会连坐家族。
nbsp幸好拓跋余不蠢。稍微年长些后,他就感受到了宗爱的善意,也认识到宗爱不是一般人。于是也就很乐意与对方相向而行。
nbsp拓跋余有三大爱好:财宝、女人、狩猎。
nbsp这些在皇帝宠臣宗爱这里,根本就不是事。
nbsp渐渐地,拓跋余成了一位对宗爱言听计从的王子。
nbsp现在,吴王拓跋余以临时总督身份,总揽平城大小事务。
nbsp真正做决定的人其实是宗爱。
nbsp当然,宗爱伪装得很巧妙。
nbsp可是,宗爱是太子的死对头,他的一举一动,怎能逃过太子府安插眼线的监察。
nbsp任城悄悄来边塞大营,就是将相关情报送给太子。
nbsp任城告诉拓跋晃,自从皇帝、太子离开首都,吴王坐镇京城以来,平城里各个衙门都得到一个印象:中常侍宗爱大人对吴王的决议,基本都是支持的。
nbsp如今平城的各级官员,都给吴王拓跋余几分面子。
nbsp拓跋晃听完任城的描述,只是沉默思考,没有吭声。
nbsp任城汇报完,随即离开,与卫队一起悄悄返回平城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nbsp*****
nbsp拓跋焘的大军三月初离开盱眙,回去的路上必须经过彭城。
nbsp拓跋焘心里有些打鼓。
nbsp因为,他这路人马是十万多点,而彭城里的守军号称也是十万。
nbsp如果两位宋国王爷孤注一掷,率军出城与魏军作战,拓跋焘还真的有点慌。
nbsp当然,拓跋焘的左翼是拓跋建、长孙真,右翼是拓跋那,两路人马都在十万左右。
nbsp如果拓跋焘遭到彭城宋军攻击,他们能够立即增援。
nbsp魏军斥候的通讯工作做得非常好。
nbsp正常情况下,两翼与大本营之间,每隔两个时辰相对发出一队快马。信息从未间断过。
nbsp江夏王刘义恭和武陵王刘骏,站在彭城墙头,看着魏军大队人马从城下官道经过。
nbsp拓跋焘不准备攻打彭城,彭城两位王爷也不准备招惹魏国皇帝。
nbsp双方颇为默契。
nbsp元嘉二十八年三月底,即公元451年3月。快入4月时,拓跋焘回到了平城。
nbsp拓跋余因为镇守京城有功,被封南安王。
nbsp4月中旬,侍郎任城因为潜往边塞,被魏军巡逻队抓获。
nbsp经审问,任城承认自己与柔然族人有走私贸易行为。
nbsp任城被处死,家人充军。
nbsp4月下旬,给事中仇尼道盛被抓。罪名是在参与办理崔浩连坐案件过程中,侵吞卢家、郭家、柳家几处店铺。
nbsp仇尼道盛被当街腰斩。家人充军。
nbsp仇尼道盛的案子牵扯到太子府十几名官员。他们都遭到斩杀。
nbsp5月,太子拓跋晃完成镇守漠南边境任务,回到平城。
nbsp皇帝拓跋焘在接见太子时,只是给予口头嘉奖。
nbsp同时,皇帝冷着脸指出:任城、仇尼道盛的案件,许多情节与太子府攀扯不清。太子回府后要好好反思。
nbsp拓跋晃伏地悔过,行礼后唯唯诺诺退出皇宫,浑浑噩噩回到太子府。
nbsp鲜卑族人的传统是早立太子,树立储君权威,不轻言废立。
nbsp拓跋焘深知这点,没有露出这意思。
nbsp拓跋晃依旧是太子、储君。
nbsp但一天后,皇帝让太监传口谕,免除了他的录尚书事职位。
nbsp太子经管的事务越来越少、多数是鸡毛蒜皮小事。
nbsp中书侍郎高允,上次差点被崔浩案件牵连。幸亏拓跋晃事先向皇帝求情,他得以平安脱身。
nbsp魏国朝廷的官衙设计,都是崔浩、张黎、高允等汉人文官,照搬晋国朝官规制而来的。
nbsp中枢衙门是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。
nbsp中书省就是秉承皇帝旨意,掌管机要,起草诏书、政令、委任状、敕令等文书的衙署。
nbsp这里直接面对皇帝,传达皇帝旨意。
nbsp第一把手是中书令,相当于秘书长。中书侍郎是第二把手。
nbsp高允几乎天天见到皇帝拓跋焘。
nbsp这天,他为皇帝起草好一份诏书,皇帝御览批红后,交给小太监传给门下省。
nbsp拓跋焘见高允还不走,便问:“高侍郎还有何事?”
nbsp高允忽然整肃衣冠,匍匐在地,叩首道:“微臣斗胆请皇上不要冷落太子。”
nbsp拓跋焘僵住。
nbsp这老东西!
nbsp整个朝堂都在回避提及这茬子事。
nbsp就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。
喜欢。
第378章 善后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