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穿越亮剑:从苍云岭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97章 旧翼换锋芒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用机场接收到战机时,工程师发现油箱里灌满了华夏自产的航空煤油——这种燃料比欧洲标准的燃烧效率高15%,却被田雨“疏忽”着没写进参数表。

    nbsp“管他们耍什么花样!”空军参谋长摸着机身光滑的珐琅涂层,“这些战机比我们自己造的还新,就算有猫腻,也是赚的!”

    nbsp有熊国的谈判代表留了个心眼。在吉林军用机场的试飞场上,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亲自登上“伊尔2”攻击机,手指抚过机翼下的火箭发射架:“你们把20毫米航炮换成了12.7毫米机枪?”

    nbsp他盯着弹道测试报告,眉头紧锁,“这是刻意削弱火力。”

    nbsp“元帅说笑了。”田雨的翻译官递上一份清单,上面列着“赠送5000发穿甲弹”,说道:“这批战机本就是给二线部队用的,没必要装重火力。再说,每架比你们的乌拉尔工厂成本低三成,这样的便宜,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家。”

    nbsp领袖在元帅递来的“暂停新机研发”的文件上悬了许久,最终还是落了笔。在他看来,华夏即便有后手,也绝不可能在三年内超越刚刚生产的这些螺旋桨战机的技术壁垒。

    nbsp而此时的华夏,从旧机交易中回笼的巨额资金,正像血液般注入喷气式战机的研发血管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在西安的航空发动机厂,D国专家鲁道夫正带领团队调试涡轮叶片。

    nbsp他的手指在高温合金上划着弧线,汗水浸透了工装:“田司令,第七次试车失败了——叶片在1200℃时发生形变。”

    nbsp田雨递给他一杯热茶,目光落在墙上的进度表上:“再加把劲,资金不是问题。”

    nbsp她指着窗外正在组装的“歼1”原型机,“下个月,我们要让它冲破音障。”nbsp在沈阳的飞机制造厂,工人们正用从交易中换回的精密机床,加工“轰2”轰炸机的钛合金机身。

    nbsp车间主任拿着图纸,声音里带着兴奋:“这材料比钢轻一半,强度却高两倍,投弹精度能提高三成!”

    nbsp刘铮每月都会来研发基地视察。

    nbsp当他看到“歼1”的原型机在试飞场上拉出白色的音爆云时,正赶上田雨从驾驶舱里爬出来,飞行服上还沾着油污。

    nbsp“最大平飞速度1.2马赫。”她摘下头盔,头发被风吹得凌乱,眼里却闪着光,“比预计提前了三个月。”

    nbsp刘铮望着远处的地平线,那里,第一批量产型“歼1”正排队滑向跑道。

    nbsp“那些买我们旧机的国家,还在为省下的这点钱沾沾自喜。”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冷峭,“等他们反应过来时,天空早就变了颜色。”

    nbsp田雨站在舷梯旁,看着起飞的喷气式轰炸机,耳边仿佛又响起三年前刘铮的话:“真正的武器不是飞机大炮,是让对手在舒适区里慢慢沉沦的算计。”

    nbsp她抬手敬礼,身后的“轰1”战机正刺破云层,在蓝天上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——那是旧翼换锋芒的轨迹,是华夏航空工业,写给世界的宣言。nbsp而此时的欧洲各国,才惊觉自己落入了精心编织的陷阱:腐国的“喷火”生产线早已停摆,熊国的“米格9”原型机,仍在解决发动机熄火的老问题。

    nbsp华夏自卫军用三年时间省下的钱,最终换来的,是与华夏空军代际差距的鸿沟。

    nbsp深秋的华北机场,田雨看着最后一架“歼1”战机升空,机翼下的导弹舱门在阳光下闪着寒光。她知道,这场用旧翼换锋芒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而华夏的天空,从此将由自己的喷气式战机守护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797章 旧翼换锋芒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