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一日游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“他答应了?”
nbsp杨荣和张义分别后,就回到了自己办公室。见他进来,坐在沙发上的党政情报处处长何商友起身,目光充满了希冀。
nbsp杨荣没有说话。
nbsp何商友给他倒了杯茶:“来,借花献佛,先润润喉咙。”
nbsp杨荣犹豫了片刻,最终还是接过茶水,在沙发对面坐了下来:
nbsp“搞什么鬼,分明是你们二处要找的人,非要我去找他帮忙。”
nbsp“那就是答应了?”何商友笑了笑,很放松地说,“不说我和他之间存在隔阂,这件事毕竟事关机密,还是小心点的好。”
nbsp“装神弄鬼,你还在怀疑他?督查室做的报告你没看?”杨荣端起茶杯嘬了一口就放下,“我刚在张处长那里喝了杯戴老板送的茶,倒是别有一番滋味。”
nbsp听他话里有话,何商友不以为然地说:“他是暂时过了老板那一关,可那又如何?我就不能怀疑他了?
nbsp在咱们这个行当,怀疑可是一种美德。再说了,那个什么李慕林的电文里也详细写了,牛子道在行刑时,张义只开了一枪,美其名曰给对方一个体面。哼,两枪胸口一枪头,阎王来了也没救。对一个叛徒还讲体面?你不觉得可疑吗?”
nbsp杨荣摇了摇头:“我们先是人,国民,然后才是谍报工作者。牛子道就不是中国人了?他在打入军统之前就已经是红党,各为其主罢了。主义是主义,做人是做人。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对手、敌人,就对他为抗日做出的贡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吧?”
nbsp“没人忽视他的功劳,他是抗日英雄不假,但哪里不能抗日?他是红党,就该去红党那里拿薪水抗日,而不是一边拿着党国的薪水,一边高喊抗日,一边为并没有给他一分钱的红党干事,端着党国的饭碗砸党国的锅,这种吃里扒外的人,也配留什么体面?”何商友凝视着他,“而张义这么做,说他一句同情红党不为过吧?”
nbsp“戴老板都没说什么,难道你比老板还高明?”面对何商友的咄咄逼人,杨荣半是赌气半是无奈地说。
nbsp何商友意味深长地笑笑:“这话不是我说的,是您说的。”
nbsp杨荣拧着眉头,沉默了一会,问:“这个林景伊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,让你如此煞费苦心?”
nbsp“这可是一盘大棋。”
nbsp“有多大?”
nbsp“能说的,我都告诉你了。”
nbsp杨荣冷笑一声,端起茶水:“欠你的人情我还了,慢走不送。”
nbsp“谢了,老杨,等
nbsp抓到人,少不了你的好处。领了你的情,我也得投桃报李不是。”
nbsp“好处?”杨荣嘲讽一笑,“那你可要盯紧点,抓人是行动处的事,何志远还被蒙在鼓中呢,他可没有我好说话。再者,即便抓到人,也要过司法处那道关。”
nbsp“放心,到时候我会让戴老板给他打招呼的。”
nbsp司法处。
nbsp打发走了杨荣和何志远,张义便叫来猴子和钱小三,让他们分别将自己离开这段时间山城所有的新闻报刊找来,另外从机要室领来自己职权范围内能接触到的所有情报。
nbsp这会他正拿着一本叫《家风》的报纸看得津津有味。
nbsp《家风》创刊于38年5月,初名《半月时评》,是戴春风用以控制军统内部思想的刊物。
nbsp后来,为了更好地指挥军统对中统的斗争,戴老板经常在这本秘密刊物上发表演讲,攻击CC系及中统的工作,所以上面也会刊登一些有关中统的情报。
nbsp但他全篇看下来,发现除了彰显军统如何如何威风外,和中统相关的都是些争风吃醋的,比如徐增嗯前妻在成都和他的前秘书如何勾搭成奸、徐增嗯前妻上门堵路狂殴他的现任妻子如何如何,只能吃吃瓜,但没有情报价值。
nbsp但他并没有泄气,翻阅完大大小小几十份报刊,终于在一份《新蜀报》上发现了一点有价值的线索。
nbsp有个叫“镜中人”的记者模仿《桃花源记》写了一篇叫唐家沱游记的文章。
nbsp该文透露,他上周接到通知,要陪同果党元老于右任等人去视察一个叫唐家沱的地方。
nbsp据悉此处是中统和中统家属一处集体生活所在,建立了一套“乌托邦”式的集体生活制度。
nbsp按徐增嗯事先报告,该处不但有公共食堂,还有托儿所等,家属安心生产,特务安心工作,真正做到了“老有所依、壮有所用、幼有所长、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”,俨然是《礼记》中对大同社会的描述。
nbsp大同社会的核心不就是“天下为公”吗?这不就是践行中山先生思想的核心体现吗?
nbsp所以,果党元老于右任等人对此非常感兴趣。
nbsp但仅仅过了一天,记者再次接到通知,说视察取消了。
nbsp记者对此非常郁闷,好奇心作祟之下,带着照相机只身前往据山城四十公里外的唐家沱考察。
nbsp但他到了唐家沱才发现,这里根本不是徐增嗯描述中的什么“整齐清洁、有条有理”,而是乱七八糟,一片乌烟瘴气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他刚
nbsp想拍几张照片,就被中统特务发现,不但没收了他的照相机,还一顿拳打脚踢,将他关在了猪圈里。
nbsp释放后,记者投诉无门,CC系和中统控制的报纸,根本不敢刊登他的文章,最后被逼无奈,只好将文章投给了民主人士掌控的《新蜀报》上。
nbsp记者在文章的最后加了一句:“特务政治,欺上瞒下,乌烟瘴气,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,我痛心疾首。但现在脱离了你们的掌控,我非常高兴!对不起,我要到香江去了。”
nbsp“唐家沱,集体生活?”张义看得啧啧称奇,想不到中统竟然也会实施集体生活、集体劳动的模式,简直匪夷所思。
nbsp钱小三一脸不屑:“这不就是苏联人那一套吗?中统的对手是红党,近朱者赤,没想到连苏联人那一套也学到了。”
nbsp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,但并不奇怪,中统有一半的人是红党叛徒,在这些人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之下,中统乃至徐增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,后来的常太子也实施的是自己在苏联学到的那一套,只不过全都画虎不成反类犬。
nbsp“这事应该不是出自徐增嗯之手,倒像是他那位夫人的手笔。”
第67章 一日游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