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 江淮之兴看今朝,勠力同心建太平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寿春城,扬州刺史府。
nbsp“舅父请~”
nbsp正堂外,在道道注视下,曹昂停下脚步,面露笑意的朝丁斐伸手示意,丁斐见状连连推辞。
nbsp“不可如此。”
nbsp迎着曹昂的注视,丁斐说道:“子修乃是征东将军,假节,开府仪同三司,节制荆豫扬徐四州军政,今下子修……”
nbsp“舅父。”
nbsp曹昂正色道:“不管甥儿出任何职,可在您面前都是晚辈,舅父如此,如若让母亲知道了,是想叫甥儿挨板子?”
nbsp讲到这里,曹昂伸手去搀丁斐手臂。
nbsp“子修。”
nbsp丁斐神情复杂,心底生出一股暖流。
nbsp曹昂此举看似是小,实则却暗藏了几层深意。
nbsp汉室以孝治天下,别管出身怎样,身居何等要职,成就名望如何,但谁要敢在孝这方面有任何问题,哪怕再小,都会被人死揪着不放。
nbsp这就是该时代的主流特性。
nbsp如今的曹昂不管是权势,亦或是地位,的确是今非昔比了,讲句毫不夸张的话,曹昂曹子修之名已遍传天下了。
nbsp但即便是这样,对待一些人或事,曹昂必须要有态度才行。
nbsp丁斐乃何许人?
nbsp谯县丁家翘楚!
nbsp作为丁氏养在身边的长子,曹昂能够占据嫡,那是因为丁氏认了他,故而在礼法这一层面,丁家乃是曹昂母族。
nbsp这是最值得信赖的。
nbsp所以在任何场合下,曹昂都要有对应的态度,这不止是对丁家的态度,更是对丁氏的尊重。
nbsp曹昂跟曹操怎样都行。
nbsp但唯独不能伤丁氏的心。
nbsp因为丁氏是真将曹昂视为己出。
nbsp除了这层考虑外,当着众人的面如此,这就是力挺丁斐的态度,无他,丁斐就任扬州刺史一职,是有一些质疑与抨击的。
nbsp当然这种舆情不在九江郡、庐江郡治下,而是在许都一带,之所以会有此等态势,纯粹是丁斐的崛起挡住了一些人。
nbsp势力大了,人就会多。
nbsp而这就必起纷争。
nbsp毕竟天下熙熙皆因利,天下攘攘皆因利往。
nbsp对于这些舆情,曹昂虽远在襄阳,但却都是知晓的,除了丁斐受到质疑与抨击外,还有豫州刺史满宠。
nbsp唯独没有这些的,恐就只有徐州刺史夏侯惇了。
nbsp这给人的感觉,像极了曹氏核心起内讧。
nbsp实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
nbsp这也是为何曹昂要离荆巡视江淮与徐州的原因。
nbsp曹昂搀着丁斐一起进堂,让随行的扬州长史董厥、司马卓鹰、九江太守韩暨等一众文武,还有蒋济、董恢等一众才俊璞玉,荀恽、荀俣、郭奕、荀缉、程武等一众核心二代看到,这都是有不同感触的。
nbsp“诸君都别站着了,都坐吧。”
nbsp在将丁斐搀至主位,丁斐作势要推诿之际,曹昂却伸手轻拍丁斐,随即笑着转过身,扫视堂内众人道:“这一路从江夏郡顺江巡视庐江、九江两郡治下,两地之变令某是倍感欣慰与惊叹啊。”
nbsp“庐江、九江久经战乱袭扰,能有今日之安稳,乃是汉室之幸,乃是两地军民之幸,稍后啊,某谨代征东将军府要敬诸君一觞!!”
nbsp曹昂的话,叫董厥、卓鹰、韩暨等一行无不作揖行礼,不少人都讲了推诿的话,表明这些都是他们应该做的,当不起曹昂如此。
nbsp看着堂内众人的表现,曹昂这心底生出感慨。
nbsp还好当初讨袁结束之际,自己强迁九江、庐江诸族归宛,不然啊,九江、庐江两地情况怎样,还真不好说呢。
nbsp看起来,在丁斐就任扬州刺史,满宠就任豫州刺史,以许都为首出现了众多抨击与质疑,这是曹氏核心不和的迹象。
nbsp实际上却是有人在推波助澜。
nbsp之所以会这样,这与曹昂举荐一帮才俊,到各地肩负要职密不可分。
nbsp就以扬州为例,在刺史府的董厥、卓鹰等一行人,在地方就任太守的杜袭、韩暨,在地方领兵的许定、李整、徐盛、宗预、邓展、吕常等将,尽管曹昂知晓他们的才能,且在过去也都立下了功绩,但在曹氏这个大圈子里,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晋升的太快了,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嘛。
nbsp故而就有了抨击与质疑丁斐之风。
nbsp如果丁斐要离任扬州刺史,那么扬州军政的要职,是不是就能跟着也换一些?有些人是不是就能搭上曹昂这条线?
nbsp误会与矛盾,有时是可以挑唆起来的。
nbsp“舅父,在敬诸君之前,甥儿要先敬您一觞。”在一番寒暄过后,与丁斐共坐主位的曹昂,在道道注视下,撩袍端起酒觞,朝丁斐一礼道。
nbsp“甥儿这一路巡视下来,看到九江、庐江两郡军屯之变,亦看到两郡民屯之变,兴屯乃是大计,今后江淮想要有打的改变,一是兴屯,二是聚民,而今下九江、庐江之变,让甥儿看到了江淮兴旺的先兆啊。”
nbsp“这都是子修点明的好。”
nbsp拿起酒觞的丁斐,当着众人的面,表情正色道:“如若没有子修细分军民两屯,且明确在皖西、巢湖、芍坡等地划定军屯,使两地驻防将军府亲掌此事,恐靠我扬州刺史府一地,很难能有今日之变啊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nbsp“甥儿敬舅父。”
nbsp曹昂听到这话,朝丁斐一礼后便举觞饮下佳酿。
nbsp丁斐见状亦是饮下。
nbsp对于江淮这片地域,曹昂是极其看重的,不然也不会举荐丁斐就任扬州刺史,更不会让一批能独当一面的文武,在九江、庐江两地肩负要职。
nbsp从结果上来看,丁斐他们没有叫曹昂失望。
nbsp江淮之地的开发与治理,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的,这需要数十载,甚至是更久的时间,一点点去改造与整饬,凝聚治下军民的智慧与心血,方能逐步看到兴旺之象。
nbsp“公子在江淮的威望真高啊。”
nbsp而在此等态势下,坐于一处的胡质,眉宇间透着感慨,对身旁的蒋济低声道:“不管是在庐江,亦或是在九江,再或是赶来寿春,凡是聚来的人都对公子的话,会受到对应的影响啊。”
&nb
第322章 江淮之兴看今朝,勠力同心建太平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