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2章 夜话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话说钱开泰又一次想起,陶汉生与他单独交谈的那个夜晚。
nbsp那是从马当镇出发的前一晚,他们在土地庙旁一间窄小的侧房里。
nbsp房中四壁墙皮剥落,屋里只一盏油灯、一张旧桌,角落行军床上被褥凌乱,正是钱开泰临时歇脚的地方。
nbsp陶汉生坐在桌旁。平素总是带笑的一张圆脸,被昏黄灯光,映得晦暗不明,竟透出些少见的沉郁。
nbsp他沉默半晌,终于开口,话音平稳得像在说别人的事:
nbsp“韫之,不怕你笑话,我当初投军,不是真有什么救国救民的心思,实在是……没路可走了。”
nbsp“屡试不第,年过四十还是个乡下塾师,靠教几个蒙童混口饭吃。”
nbsp“那时西军已占了渝州。我再想考青庭的科举,就得冒险出川,去他们地盘上考。”
nbsp“且不说根本凑不出盘缠,路上安危难料,就算真到了,人家认不认我这号人都难说。”
nbsp“再看西王府行事,对士绅是严苛,但对百姓却极为仁厚。我私下琢磨,或许他们真能成事……索性横下心,投了西军。”
nbsp“军中识字的人太少。我好歹能写会算,公文案牍都处理得来,官样文章也还做得不错。”
nbsp“于是就这么一路升上来,竟混到了师军师,准将衔。”
nbsp“要是按青庭武职品级,也算从二品大员,抵得上一镇总兵了。”
nbsp陶汉生说得极其坦率,钱开泰一时怔住,没料到他今晚如此直白。
nbsp油灯噼啪一跳。房中霎时一静,只听得窗外风声呜咽。
nbsp陶汉生抬眼,自嘲地笑了笑:
nbsp“今日大王那一问,倒叫我忍不住回头,把这些年走过的路、做过的事,重新想了一遍。”
nbsp“如今我俸银不薄,足够养家;要是想转去地方,谋个县令职位,不算难事。地方上正缺我们这种既通文墨、又是西军出身的人。”
nbsp他说到这,话音稍顿,像问自己,又像问钱开泰:
nbsp“那我为什么不卸甲归田,陪在妻儿身旁,偏要留在军中风餐露宿、干这刀头舔血的营生?”
nbsp陶汉生抬手,环指这破旧庙房,嘴边浮起一丝苦笑:
nbsp“就像眼下,能在这破庙里暂住,有片瓦遮头,已算菩萨开恩。”
nbsp钱开泰不由点头。行军之苦,他再清楚不过。
nbsp野地扎营、纪律如铁、朝不保夕——能有一室安居、一餐热饭,已是老天爷开眼。
nbsp陶汉生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:
nbsp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还不走?想来,到底还是意难平。”
nbsp“从前困守乡塾,自然是‘穷则独善其身;如今既然有能力献策、参与大事,若此时退缩……他年回首,必然后悔。”
nbsp“我等为何就不能,打出一个人人平等的清平世道呢?”
nbsp“一想到这,便觉得眼下这些苦,也不算什么了。”
nbsp他说罢,不再作声。
nbsp钱开泰心绪翻涌,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话。
nbsp房中只余灯火摇曳,将两人对坐的影子,投在斑驳的土墙上,晃荡不定,一如他们此刻的心境。
nbsp窗外寒风掠过屋檐,呼啸作响,更显得屋内一片沉寂。
nbsp良久,陶汉生轻叹一声,抬眼直视钱开泰:
nbsp“那么,韫之兄,你呢?你为什么留下?”
nbsp“你是举人出身,人脉阅历都不缺,若转去地方,谋个从四品的知府,绝非难事。”
nbsp“与你差不多的李元度,不就在湘省做知府么?听说政绩不错,再过两年,升任布政使、按察使,甚至巡抚,也未必不能。”
nbsp钱开泰知他说的是实情。
nbsp李元度原是甑涤生幕僚,兵败归顺后,不愿再从军,就被调往常德任知府,如今倒是做得风生水
第442章 夜话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