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3章 紫宸殿惊闻民怨沸,龙案前罪己诏墨痕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紫宸殿内,静谧无声。
nbsp巨大的金兽香炉里,龙涎香的青烟如同一条无骨的游龙,袅袅升起,盘旋而上,最终消散于那雕梁画栋的穹顶之下。
nbsp皇帝赵汝安刚刚用过午膳,正斜倚在铺着明黄色软垫的龙椅上,手中捧着一盏新沏的雨前龙井,闭目养神。
nbsp殿外,春日午后的阳光正好,透过巨大的窗棂,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,光斑中,有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安静地飞舞。
nbsp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安详,如此的岁月静好。
nbsp然而,这份属于帝王的宁静,在午时三刻,被一阵急促却又刻意压低了的脚步声,彻底打破。
nbsp大内总管梁宇,如同猫儿一般,悄无声息地从侧殿滑了进来。他走到距离龙案三步远的地方,便停下了脚步,深深地躬下身子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。
nbsp龙椅上的赵汝安,连眼睛都未曾睁开,只是端着茶杯的手,微微动了一下。
nbsp“说。”
nbsp一个字,清冷,淡漠。
nbsp梁宇的头垂得更低了,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张。
nbsp“陛下……从龙密卫左从龙宣抚使魏英,正在殿外求见。他说……有天大的要事,必须立刻面呈陛下。”
nbsp“哦?”
nbsp赵汝安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。他那双深邃的眸子里,闪过一丝讶异。
nbsp他将手中的茶盏,轻轻放在了御案之上,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。
nbsp“魏英?”
nbsp赵汝安的眉头,微微蹙了起来。
nbsp从龙密卫,是他手中最隐秘,也最锋利的一把暗剑。而魏英,作为这把剑的执掌者之一,更是以沉稳、冷酷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着称。他直接对自己负责,只传递最重要、最紧急的情报。
nbsp赵汝安很清楚,若非发生了足以动摇国本、撼动京城根基的惊天大事,这个终日潜藏于阴影之中的男人,是绝不会,也绝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,如此急切地,前来求见自己。
nbsp出事了。
nbsp而且,是出大事了。
nbsp赵汝安坐直了身体,那份慵懒与闲适,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,取而代之的,是属于帝王的、不怒自威的凝重。
nbsp“宣。”
nbsp……
nbsp片刻之后,身着绣有暗红盘龙的黑色劲装,头戴覆面铁甲的魏英,如同鬼魅一般,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大殿。
nbsp他走到御案之前,单膝跪地,摘下了脸上的面具,露出一张如同刀削斧凿、毫无表情的脸。
nbsp“臣,魏英,参见陛下。”
nbsp“平身。”
nbsp赵汝安没有多余的废话,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何事,让你如此失态?”
nbsp魏英没有起身。
nbsp他依旧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姿势,从怀中,无比郑重地,掏出了一份东西。
nbsp那是一份叠得整整齐齐,却已经起了毛边,甚至还沾染着些许泥土印记的……《京城风月报》。
nbsp“陛下,”魏英的声音沙哑,却字字清晰,“今日一早,此物,传遍京城。”
nbsp赵汝安的目光落在那份报纸上,瞳孔猛地一缩。
nbsp他当然认得这个东西。
nbsp就是这份看似粗鄙不堪的小报,在不久之前,将一位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贺舟,轻而易举地,就钉死在了耻辱柱上。
nbsp是余瑾的手段。
nbsp赵汝安的心,猛地向下一沉,一股不祥的预感,瞬间笼罩了他的全身。
nbsp不等他发问,魏英已经将那份报纸上的内容,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、平板的语调,一字一句地,复述了出来。
nbsp从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,到安国公世子倾倒新米作乐,再到吏部王主事夫人以白面敷脸……
nbsp桩桩件件,触目惊心。
nbsp魏英每多说一句,赵汝安的脸色,便阴沉一分。
nbsp当魏英复述完报纸上的所有内容后,整个紫宸殿的温度,仿佛都骤然下降到了冰点。
nbsp年轻的帝王,面沉似水,一言不发。他那双握着龙椅扶手的手,指节根根发白。
nbsp他不需要问,他知道,这上面写的,必然句句属实。
nbsp因为,这就是他治下的勋贵,他治下的京城!
nbsp魏英没有给他太多消化这些信息的时间,他顿了顿,继续用那种毫无波澜的语调,汇报着第二件事。
nbsp“陛下,就在半个时辰前。”
nbsp“东市,余相施粮点。”
nbsp“有数千名百姓,自发聚集,高举此报,跪于余相面前,请其……为民做主。”
nbsp“随后,现场上万名领粮百姓,群情激愤,民怨……已然沸腾。”
nbsp魏英抬起头,迎着皇帝那冰冷得几乎要杀人的目光,平静地,说出了最后,也是最致命的一句话。
nbsp“据臣安插在人群中的眼线回报,已有人,在高呼‘诛国贼,清君侧之口号。”
<
第443章 紫宸殿惊闻民怨沸,龙案前罪己诏墨痕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