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2章 百官散尽朝堂寂,一鼓只为苍生鸣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酉时,日落时分。
nbsp最后一缕残阳的余晖,恋恋不舍地从中书省衙门那高大威严的琉璃瓦顶上滑落,将廊柱的影子在空旷的庭院里映出巨大的黑影,如同几道沉默的伤疤。
nbsp空气中,弥漫着一股独属于官署衙门的、清冷的味道。那是上好徽墨尚未干透的墨香,混杂着存放了不知多少年的陈旧卷宗散发出的纸张气息,再配上初春傍晚那带着几分寒意的微风,让人不自觉的有些哆嗦。
nbsp“吱呀——”
nbsp厚重的朱漆大门,被几名小吏合力缓缓推开。
nbsp下值的时刻到了。
nbsp身着各色官服的中书省官员们,如同退潮的海水,三三两两地从那深邃的门洞里走了出来。他们或拢袖低语,或负手独行,官靴踩在光洁的青石板上,发出轻微的“哒哒”声。
nbsp今日的散班,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诡异。
nbsp每一个走出大门的官员,都会下意识地,将目光投向门口一侧的空地。
nbsp那里,摆着一张孤零零的太师椅。
nbsp椅上,端坐着一个人。
nbsp正是他们名义上,也是实际上的顶头上司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余瑾。
nbsp他没有穿那身象征着宰执之尊的紫色官袍,只着一件寻常的青色常服。身前,摆着一张同样简单的矮脚方桌。
nbsp桌上,没有公文,没有茶水。
nbsp只有一方用白布包裹的惊堂木,一块用墨笔写着“百姓伸冤处”五个大字的残破木牌,以及一面……尘封了不知多少年,鼓面都已微微泛黄的登闻鼓。
nbsp他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,眼观鼻,鼻观心,仿佛一尊入定的老僧,对眼前这来来往往的人流,充耳不闻。
nbsp这副景象,太怪了。
nbsp怪到让每一个路过此地的官员,都感到一阵阵的心悸。
nbsp“余……余相,辛苦了。”
nbsp一名掌管文书的御史,快步走到余瑾面前,脸上堆着恭敬而又带着几分不自然的笑容,深深地躬身一揖。
nbsp余瑾没有说话,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,只是几不可察地,微微颔首。
nbsp那御史如蒙大赦,连忙直起身子,几乎是逃也似的,快步离去。
nbsp他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。
nbsp由于当朝的中书令之位,自老相国致仕之后,便一直空悬。
nbsp余瑾这个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,便成了这中书省内,说一不二的最高长官。
nbsp县官不如现管。
nbsp无论这些官员们在背后,是如何地鄙夷这个寒门出身的“余疯子”,如何地幸灾乐祸于他如今的“失势”。
nbsp但只要他们还在这中书省的地界上,只要余瑾的官帽还未被摘下,他们,就必须得执下官之礼。
nbsp一个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官员,路过此处时,都不得不停下脚步,对着那尊“石像”,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安。
nbsp而余瑾,自始至终,都未曾有过半分多余的回应。
nbsp他的沉默,他的无视,本身就是一种最强大的气场。那股无形的威压,让这简单的散班,变得像一场压抑的朝觐。
nbsp……
nbsp终于,几个官员在走出百步,拐过街角,自认为已经脱离了那片令人窒息的范围之后,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nbsp“哼,真是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!”
nbsp中书省的一名主事,回头看了一眼那依旧亮着灯火的中书省大门,压低了声音,不屑地啐了一口。
nbsp“一个毫无根基的寒门竖子,竟也能爬到我等的头上作威作福!如今更是将整个中书省,乃至整个朝堂,都搞得乌烟瘴气!”
nbsp他身旁,一名同样来自中书省的同僚,也跟着摇头晃脑,
第472章 百官散尽朝堂寂,一鼓只为苍生鸣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