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17集:粮仓里的新量具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木斗余温

    nbsp光绪二十七年的秋老虎格外难缠,晒得仓场土路上的浮尘都发了白,踩上去能烫得人直缩脚。苏敬之站在自家粮仓的青石台阶上,望着伙计们把新制的铁皮斗斛搬进去,铜活在日头下晃得人睁不开眼。

    nbsp“东家,这新家伙就是利索。”账房老刘掂着铁皮斗,边缘锋利得能割断麻绳,“官家统一的标准,一斗正好三十斤,斛是五斗,不差分毫。”

    nbsp苏敬之没接话,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玉佩。那玉佩是他太爷爷传下来的,碧色里透着点灰,像极了仓房角落里那只缺角的旧木斗。

    nbsp新斗启用头天,就赶上了给佃户们分秋粮。佃户们揣着布袋围在仓前,看着伙计用铁皮斗量谷,哗地装满,刮平,倒进袋里,快得连称都省了。有人掐着算盘算,往年用旧木斗时,自家五亩地能多领小半袋,如今铁皮斗刮得干干净净,心里难免打鼓。

    nbsp“王二,你家三亩水田,按规矩是一石二斗。”伙计吆喝着,铁皮斗磕在粮仓木板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
    nbsp王二接过粮袋,捏着袋角掂量半天,终于忍不住开口:“苏东家,这新斗……是不是比老斗浅些?”

    nbsp苏敬之正站在仓门阴影里抽旱烟,闻言磕了磕烟杆:“官家定的标准,尺子在那儿,谁也做不了假。”他转头朝仓里喊,“把那只旧木斗取出来。”

    nbsp伙计们面面相觑。那旧斗早被虫蛀得坑坑洼洼,右下角缺了个鸡蛋大的豁口,太爷爷在世时用了三十年,后来就一直扔在角落里积灰。

    nbsp苏敬之接过旧斗,指腹抚过那道豁口,木头的纹路里还嵌着经年的谷糠。“用这个,再给王二量一遍。”

    nbsp铁皮斗量好的一石二斗,用旧木斗量出来竟是一石三斗还多。王二眼睛亮了,其他佃户也跟着嚷嚷:“东家,也给俺们用老斗量!”

    nbsp苏敬之摆摆手:“新斗是规矩,老斗是情意。以后每次放粮,先用新斗按数计量,再用老斗添一遍,添多少算多少。”

    nbsp老刘在一旁急得直搓手,等佃户们散去,拉着苏敬之进了账房:“东家,您这是图啥?老斗那豁口,每斗得多出两斤,一百户就是两百斤,一年下来……”

    nbsp“你记不记得光绪三年?”苏敬之打断他,往茶杯里续着水,“那年蝗灾,地里颗粒无收,太爷爷开仓放粮,就是用这只斗。”

    nbsp老刘咂摸起往事。那年他还是个学徒,眼睁睁看着苏老爷子把好好的木斗削去一角,说是“多一勺,就多个人能熬过冬天”。后来官府查赈灾粮,发现苏家放出的粮食比账上多了三成,把老爷子叫去问话,他只说斗旧了,称不准。

    nbsp“可现在不是灾年了。”老刘嘟囔着。

    nbsp苏敬之拿起旧木斗,对着光看那豁口:“太平年景,更得留着这点念想。你太爷爷那辈人说,粮食是活物,得让它带着人气。

第317集:粮仓里的新量具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