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9集:银号里的新伙计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nbsp等汉子走了,苏敬之从里间走出来,手里拿着块刚磨好的墨锭,脸上难得带了点笑:“你没按账本上的金额开。”
nbsp“王船主遇了风浪,肯定想让家里宽心。”沈书言的声音有点发紧,这才明白苏敬之让他认笔迹的意思——那些歪歪扭扭的字,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,不是什么暗号,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,是他们藏在纸页里的牵挂和念想。
nbsp又过了两个月,天津卫来了位洋商,要跟苏家银号做笔大买卖,说要用西洋的信用证汇兑。洋商穿着笔挺的西装,手里拿着份印满外文的文件,傲慢地说:“你们这老法子太慢了,信用证又快又安全,你们不会不懂吧?”
nbsp沈书言站在旁边,刚要开口解释,苏敬之却先接过了文件。他没看那些外文,反而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信笺,翻到其中一页,递到洋商面前:“这是十年前,你们洋行的老经理托我们寄给家乡的钱,他信上写着‘按老规矩来,老规矩就是,我们会把钱一分不少送到他家人手上,还会告诉他家人,他在天津一切都好。”
nbsp洋商愣了愣,看着信笺上熟悉的字迹,脸色慢慢变了。苏敬之接着说:“信用证是快,可它记不住人。我们银号开了五十年,靠的不是什么洋办法,是记住了每个老客的笔迹,记住了他们藏在字里行间的心思——有人寄钱是给孩子交学费,有人是给老人抓药,这些,不是一张信用证能算得清的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nbsp沈书言站在旁边,看着苏敬之手里的信笺,突然觉得那些泛黄的纸页比烫金的信用证更有分量。他想起自己刚来时,总觉得西洋的办法才是最好的,可现在才明白,银号做的不是钱的生意,是人的生意。那些歪歪扭扭的笔迹,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,是苏家银号五十年的根基,是比任何洋学问都珍贵的东西。
nbsp那天晚上,沈书言没回自己租的洋楼,而是留在了银号的后堂。他找出苏敬之给他的那本信笺,就着昏黄的油灯,一笔一画地在笔记本上记着:“张老客,圈+三点=三个月生活费+学费;王船主,圈+船=给妹妹的钱,遇风浪加两成;李掌柜,字带钩+‘多照看=带当归……”
nbsp油灯的光映在他脸上,他手里的钢笔渐渐慢了下来,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毛笔。他试着像苏敬之那样,用毛笔在纸上画了个圈,圈边点了三个小点儿,虽然画得歪歪扭扭,却比任何洋文都让他觉得踏实。
nbsp窗外的海河传来几声船鸣,沈书言抬头看向里间,苏敬之还在灯下核账,手里的算盘“噼啪”作响,每一声都像是在跟五十年的岁月对话。他突然明白,苏家银号的秘密,从来不是什么高明的生意经,是有人在变里藏着不变——变的是账本上的数字,是银号里的工具,不变的是对人的牵挂,是藏在笔迹里的人心。
nbsp后来,沈书言成了苏家银号的得力伙计,他依然会用西洋的办法处理汇兑,却总在账本的旁边,加一页手写的备注,记着每个老客的笔迹和他们的故事。有人问他,为什么不干脆用洋办法统一记录,他总会笑着拿出那本泛黄的信笺:“你看,这上面的圈,这上面的钩,都是人心啊,人心怎么能统一呢?”
nbsp苏敬之看着沈书言忙碌的身影,手里的墨锭磨得更匀了。他知道,苏家银号的故事还会继续,会有更多的新伙计来,会有更多的新办法出现,但那些藏在笔迹里的人心,那些不变的牵挂,会像银号里的老墨锭一样,越磨越香,越存越久。
喜欢。
第339集:银号里的新伙计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