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6集:药铺里的新熬药锅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砂锅底的药香
nbsp入秋的第一场雨落下来时,德仁堂药铺的玻璃柜台蒙上了层薄雾。林伯正用粗布擦着那只黑釉砂锅,锅底的黑垢像层温润的包浆,是他守着这药铺三十年熬出来的。柜台外,小伙计阿明抱着个崭新的铝锅进来,金属外壳在灯光下亮得晃眼。
nbsp“林伯,掌柜的从城里捎来的铝锅,说熬药快,还不糊底!”阿明把铝锅放在案台上,轻轻一敲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林伯停下手里的活,目光落在铝锅上,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。他伸手碰了碰锅壁,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早年在药农家里见过的锡壶,好看是好看,却总少点烟火气。
nbsp德仁堂在镇上开了快五十年,前二十年是林伯的师父守着,后三十年换了林伯。药铺里的东西大多没换过:抽屉上的铜拉手磨得发亮,秤杆上的刻度被手摸得模糊,连熬药的案台都被砂锅烫出了一圈圈浅痕。林伯熬药有讲究,什么药先用武火,什么药得用文火,什么时候该搅拌,都刻在他心里。就像眼下要熬的当归黄芪汤,得用砂锅先把水烧温,再放药材,小火慢炖一个时辰,药香才能透出来,连飘到街上的味儿都带着股醇厚劲儿。
nbsp“铝锅熬药是快,可药性熬不透啊。”林伯把砂锅放回灶上,往炉膛里添了块松柴,火苗舔着锅底,慢慢透出暖意。阿明撇了撇嘴,觉得林伯太固执:“掌柜的说了,现在城里的大药房都用铝锅,客人等着拿药,哪有功夫等一个时辰?”他说着,从抽屉里翻出张药方,是街口王阿婆的。王阿婆有老寒腿,每到秋天就来抓当归黄芪,林伯总给她多抓半钱黄芪,说她身子虚,得补得足些。
nbsp“王阿婆的药,你用铝锅熬?”林伯抬头看阿明,眼神里带着点严肃。阿明愣了愣,挠了挠头:“掌柜的让试几天,说看看客人反应。”林伯没再说话,只是往砂锅里加了勺冷水,等着水慢慢热起来。他想起师父当年教他熬药时说的话:“药是治病的,半点糊弄不得。砂锅性子温,能把药材的药性慢慢逼出来,就像做人,得沉下心,不能急。”那时候师父用的也是这只砂锅,锅底的黑垢比现在浅些,林伯接手时,师父特意把砂锅交给他,说:“这锅熬出的药,客人喝着放心。”
nbsp当天下午,王阿婆拄着拐杖来拿药。阿明把铝锅熬好的药包递过去,笑着说:“阿婆,这是新锅熬的药,快得很!”王阿婆接过药包,凑到鼻尖闻了闻,眉头皱了起来:“这药味怎么淡了?以前林伯熬的药,隔着包都能闻见浓香味。”阿明刚想解释,林伯从里屋走出来,手里拿着个小纸包,里面是些晒干的陈皮:“阿婆,今天这药是新锅试熬的,药性可能差些,我给您加了点陈皮,煮水喝能补补。”
nbsp王阿婆接过陈皮,看着林伯手里的砂锅,眼眶有点红:“小林啊,还是你熬的药地道。我这老寒腿,就认你这砂锅熬的药,喝着心里踏实。”林伯笑了笑,把陈皮塞进王阿婆手里:“下次还按老规矩来,您别急,多等会儿,药熬透了才管用。”王阿婆点点头,拄着拐杖慢慢走了,走出门时还回头说:“林伯,别换锅啊,我还等着喝你熬的药呢!”
nbsp王阿婆走后,阿明站在柜台边,有点不好意思:“林伯,刚才王阿婆说的,我都听见了。”林伯往炉膛里又添了点柴,砂锅上的水汽慢慢升腾,药香开始在药铺里弥漫。“不是我守旧,是药这东西,容不得半点急。”林伯说,“你看这当归,得用温水泡半个时辰,再慢慢炖,它的甘味才出得来;黄芪得炖够时辰,补气的劲儿才足。铝锅导热快,火一猛,药材的表皮就糊了,里面的药性还没出来呢,怎么能治病?”
nbsp阿明没说话,蹲在灶边看砂锅。锅里的药汤慢慢翻滚,泛起细密的泡沫,药香越来越浓,飘到街上,引得路过的人都往药铺里看。林伯拿起长柄勺,轻轻搅拌着药汤,动作熟练得像在呵护什么宝贝。“我刚当学徒时,熬坏了三
第366集:药铺里的新熬药锅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