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泰州邂逅:迷雾中的希望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及古书画的鉴定,与张珩齐名,时称‘北张南谢。”高二适兴致勃勃地介绍。
nbsp王至诚想起了吴稚晖,随口说道:“吴敬恒,也是常州武进人。算得上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,是国字号内着名的右派人物,也是蒋司令的主要支持者之一。”
nbsp孔伯华皱了皱眉:“担心他再次‘清党吧?今日不会了。据说他已经高老回家,整日写写画画,再也不参与政事。”
nbsp随着华灯初上,江面波光粼粼,行车的线条在马路上延展,似乎在勾勒出未来的轮廓。
nbsp高二适邀请大家来到一家小店,大家一边喝酒,一边品尝着宣堡小馄饨和中庄醉蟹等特色美食,笑声不断,气氛热烈。
nbsp晚饭后,邮轮上举办了一场浪漫的晚会。高二适将白天书写的《望海楼》交给王至诚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拜托您送到全国画展上试试,如果落选,就赠与至诚兄。”
nbsp高二适又看向孔伯华,问道:“孔先生是中医世家,也要参加书画展?”
nbsp孔伯华摇了摇头,神情认真:“至诚和瑞午既是中医,又是书画家。而我不是。因汪精卫支持废止中医案,我等组织中医界南京请愿。今日到此,给你添麻烦了。”
nbsp“哪里!哪里!”高二适急忙摆手,脸上挂着真诚的笑容:“高某到此,就是把中医南京请愿团和全国美术展的有关事宜,代转给中共特科,引起共字号的支持和帮助。”
nbsp临别时,高二适再三叮嘱王至诚:“《望海楼》要亲手交给一个叫杨登瀛的人。”
nbsp杨登瀛,又名鲍君甫,1893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前山,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,后来成为了一名重要的情报人员。王至诚正想着来取画的人长得什么样,忽然,一个穿着大褂、皮鞋,戴着鸭舌帽的先生站在了他的身后,轻声问道:“先生,有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吗?”
nbsp王至诚微微一愣,随即问道:“是收藏的王羲之的,还是我临摹的?”
nbsp那先生好奇地反问:“收藏的和临摹的怎么讲?”
nbsp“临摹的10个大洋,收藏的,那要看什么版本?”王至诚一边说着,一边从书画包里取出一幅自己创作的《兰亭序》递给先生,然后又取来高二适的《望海楼》,说:“这是高二适先生的,希望杨登瀛先生转给全国画展评委会。”
nbsp先生接过书法,点了点头,微笑道:“我非杨登瀛,我是他的朋友董健吾。”
nbsp董健吾,1891年出生在上海市青浦县,后在冯玉祥部任秘书兼英文教师年,他以牧师的身份加入了中央特科,主要从事情报工作,因而被称为“红色牧师”。
nbsp王至诚心中默念,或许这是命运的安排,他又少了一个知己,未来的旅途依然漫长且充满变数,也许在无锡会遇到另一个知己,或是良师。
nbsp阳光渐渐西沉,长江的水面上泛起波光,似乎在为他们的未来铺开一幅幅未完的画卷,悬念与希望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。
喜欢。
第424章 泰州邂逅:迷雾中的希望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