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文化英雄联盟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27章 圆瑛法师:话起寒云《落水兰亭帖》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1931nbsp年nbsp3nbsp月,北京火车站候车厅里,洋灯忽明忽暗,映着丁玲手中卷边的《红黑》杂志,也映着王至诚眉间未散的忧色nbsp——nbsp方才那名日本特务的踪迹仍无头绪,于凤至的托付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。就在两人对着鲁迅那幅《归雁》书法沉吟时,身后忽然飘来一阵带着檀香的话音,清越如古钟撞响:“贫僧宏悟不打诳语,施主讲的袁克文,即袁寒云也。其人喜文墨,不拘泥;其人风流,不放荡;喜青楼,但不龌龊;身为大总统袁世凯之子,但不欺负贫苦之人。”

    nbsp王至诚与丁玲同时转头,只见一位身着灰布僧袍的僧人立在身后。他年过半百,面容清癯,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温润的英气,手中念珠转动时,指节上还留着常年握笔的薄茧nbsp——nbsp这模样,恰与王至诚曾听闻的圆瑛法师相契。丁玲早听过这位临济宗高僧的名号,忙起身颔首:“莫非是韬光法师?久仰您在天童寺苦修、创办圆明讲堂的事迹。”

    nbsp圆瑛法师合十还礼,目光扫过桌上的《归雁》书法,眼底掠过一丝悲悯:“施主认得贫僧,倒是缘分。贫僧俗名吴亨春,古田乡人,幼时父母早逝,全靠叔父拉扯成人。”nbsp他顿了顿,指尖摩挲着念珠,“二十五岁那年行脚到宁波七塔寺,得慈运老和尚传法,才成了临济宗第四十代传人,法名宏悟。这些年办天津佛教讲习所、北京僧民学校,原是为了培育僧才,却没料到,竟常与那位‘北地寒云相遇。”

    nbsp“寒云先生?”nbsp王至诚心中一动,想起此前与萧红谈及的《兰亭序》,“法师与他相熟?我曾见他临写的《兰亭》,笔力里有王羲之的飘逸,又带着几分自己的疏狂。”

    nbsp圆瑛法师闻言,嘴角泛起一抹淡笑:“贫僧初识他时,他那股狂傲劲儿,倒不像个总统公子。有一回贫僧随口提了句:‘精通书画收藏者,当知王羲之《兰亭序》,他竟当场铺纸研墨,写了幅《兰亭》给贫僧看,还说‘若有缘,可到府中一阅天下第一行书。”

    nbsp王至诚听得兴起,往前凑了凑:“法师说的,莫非是《落水兰亭帖》?我倒知道一段关于这帖的佳话,想讲给法师听听。”

    nbsp圆瑛法师点头示意,丁玲也收了杂志,静听王至诚开口。“那帖原是书画家吴步蟾的祖传之物。洪宪年间,吴先生因上书劝袁世凯不要称帝,被袁氏爪牙盯上,连家都不敢回。走投无路时,他想把《落水兰亭帖》卖给王式通,求点盘缠避祸。”

    nbsp王至诚的声音放轻,仿佛亲眼见着当年的场景,“听了王式通把吴步蟾的遭遇一说,袁克文当场就拍了桌子:‘我反我父的帝制,也容不得人欺负忠良!我送吴兄去天津,再让他乘船南下。”

    nbsp王至诚笑了笑,眼底却有暖意,“袁克文没法子,只好跟仆从借了五块钱,买了张去天津的车票,亲自把吴步蟾送上火车。吴先生感动得不行,笑着说:‘这《落水兰亭帖》该改名叫《五元一命兰亭帖》才对!两人又哭又笑,直到仆从催着发车,才依依不舍地分开。”

    nbsp“后来呢?”nbsp丁玲追问,她虽不常接触收藏界,却被这乱世中的义气打动。

    nbsp“后来袁克文就躲在村塾里

第527章 圆瑛法师:话起寒云《落水兰亭帖》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