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0章 谷雨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谷雨这日,天还没亮透,叶明就骑马出了城。晨露打湿了马靴,田埂上的野草挂着水珠,在朝阳下闪闪发亮。他手里攥着根三尺长的竹竿,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——这是新制的34;;量苗尺34;;。
nbsp东坪村的秧田里,嫩绿的稻苗已经蹿到一尺来高。叶明把竹竿往田里一插,水面上的刻度正好指着34;;九寸半34;;。
nbsp34;;比往年高了足足三寸!34;;老农赵五爷蹲在田埂上,粗糙的手指抚过稻叶,34;;您瞧这叶子,又宽又厚,蚜虫都站不住脚。34;;
nbsp叶明弯腰拨开稻丛,底下的水清可见底,几条泥鳅在稻根间穿梭。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琉璃匣子,舀了半匣田水。水里的浮游生物在阳光下纤毫毕现,其中有不少针尖大小的红虫。
nbsp34;;这是水蚤,鱼虾最爱吃。34;;叶明把琉璃匣递给围观的农人传看,34;;说明咱这田水肥力正好,不浓不淡。34;;
nbsp正说着,田那头传来34;;嘎嘎34;;的叫声。二十多只鸭子排着队下水,每只脚上都绑着铜制的小铲子——这是改良过的34;;除草铲34;;,铲刃上多了排细齿,除草时还能给稻根松土。
nbsp34;;叶大人!34;;西村的张保长气喘吁吁跑来,34;;您快去看个稀奇!34;;
nbsp跟着张保长七拐八绕,来到山坳里的一片梯田。让人称奇的是,这田里竟是一半稻子一半番薯,两种作物相间种植。番薯藤爬在稻秆上,既省了搭架,又给稻田遮阴保墒。
nbsp34;;这是王老汉家的试验田。34;;张保长指着正在田里忙活的老农,34;;他说稻子喜水,番薯耐旱,这么混着种,旱涝都能保收成。34;;
nbsp叶明蹲下身细看,发现田垄间还撒着碎瓦片。王老汉憨笑着解释:34;;瓦片能蓄热,夜里地气不凉,苗子长得快。34;;说着扒开一片瓦,底下果然聚着好些蚯蚓。
nbsp叶明站起身,眼中满是惊喜与赞赏,他环顾四周,只见那梯田层层叠叠,黄绿相间,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nbsp他不禁大声夸奖道:“王老汉,你这法子真是妙极了!既充分利用了土地,又能提高作物的抗灾能力,如此创新之举,定能为百姓带来更多的收成。”
nbsp周围的农人听了,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,王老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,连连摆手道:“叶大人过奖了,这也是大家一起琢磨出来的法子。”
nbsp叶明点头,心中对这些勤劳智慧的农人充满了敬意。他又与众人探讨了一番种植细节,鼓励大家继续尝试新的种植方法。
nbsp随后,他将今天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,打算回去后整理成册子,推广给更多的地方。太阳渐渐升高,叶明骑着马,带着满心的收获与希望,踏上了回城的路。
nbsp午时回到衙门,叶明立即召集各房主事。工房抬进来个新制的34;;水时仪34;;——铜制的浮标连着刻度盘,能精准记录稻田水深变化。
nbsp农桑司献上一摞《苗情册》,每页都贴着不同生长阶段的稻叶标本。最绝的是钱谷师爷的发明:用不同颜色的算珠记录各村进度,红珠代表已施肥,绿珠表示已除草,一目了然。
nbsp34;;报!34;;衙役匆匆跑进来,34;;南坡村出现虫害!34;;
nbsp叶明立即带人赶去,只见十几亩稻田的叶尖泛黄。他摘了片叶子对着阳光细看,叶背上有许多针尖大的红点。
nbsp34;;不是虫害。34;;叶明突然蹲下身,扒开田埂的泥土,露出几块泛白的石头,34;;是石灰岩渗水,土质变碱了。34;;
nbsp他当即画出个治理方案:先挖排水沟导出碱水,再铺一层硫磺粉中和。
nbsp众人依计行事,忙得热火朝天。就在大家以为事情顺利解决之时,突然狂风大作,乌云密布,一场暴雨眼看就要来临。
第630章 谷雨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