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打造最强边关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27章 诗会风波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
    nbsp叶明微微颔首,心中却暗自警惕。那人写字时小指微翘的姿势,像极了官场中常见的34;奏折体34;。

    nbsp诗会进行到高潮时,赵举人突然起身:34;在下有一拙作,请诸位指教。34;他清了清嗓子,34;39;胡风渐染汉家地,夷语嘈嘈乱雅音。何日王师收故土,重教礼乐沐圣心39;。34;

    nbsp文苑内霎时寂静。几个黑狼部汉子涨红了脸,白鹿部的乌云则直接站了起来:34;这位先生,您所谓的39;胡风39;,可是指我们白鹿部的《融雪歌》?34;

    nbsp赵举人倨傲地捋须:34;姑娘误会了。在下只是感慨......中原雅音日渐式微;

    nbsp34;好一个39;雅音39;!34;独眼长老突然拍案而起,铁钩般的食指指着诗屏,34;老夫虽不通文墨,却也看得出——转三圈出来的诗,比你们那些酸文强百倍!34;

    nbsp眼看争执要起,铁手先生突然摇响了一个铜铃。随着清脆的34;叮当34;声,诗屏后面转出个小童,正是其其格。孩子手里捧着个陶罐,里面插着刚摘的野花。

    nbsp34;诸位大人,34;孩子稚嫩的声音响彻文苑,34;萨满婆婆说,诗如花草,各有所美。汉诗似牡丹,胡歌如雪莲,何必分高下?34;

    nbsp说着,她将野花分给在场每人一支。轮到赵举人时,孩子特意挑了朵汉家常见的迎春:34;先生,这是安阳山上的野迎春,比京城的更耐寒呢。34;

    nbsp赵举人接也不是,不接也不是,僵在原地。叶明适时起身:34;赵兄远道而来,不如也看看我们的39;三族联诗39;?34;

    nbsp他朝铁手先生使了个眼色。老人会意,转动诗屏机关。随着木轴吱呀作响,三色诗句在屏风上流转融合,最终定格时,竟组成了一首完整的新诗:

    nbsp34;黑狼雪水润枯原,白鹿春风度玉关。莫道汉家无壮士,且看三族共青山。34;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nbsp满堂喝彩声中,赵举人灰溜溜地告退了。叶明派陈瑜暗中跟随,果然见那人出了文苑就直奔驿馆——那里住着个绸缎商,正是周延儒离安阳前接触过的。

    nbsp诗会散后,三族学子意犹未尽,相约去白鹿河畔续办34;流水诗席34;。叶明回到府衙,发现书房桌上多了幅卷轴。

    nbsp展开一看,是首用三族文字并排书写的长诗,落款处按着十几个手印——有黑狼部汉子的粗大指节,有白鹿部少女的纤细指尖,还有安阳孩童沾了墨汁的巴掌印。

    nbsp最下方,其其格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:34;我们大家一起想的诗,送给大人。34;

    nbsp叶明摩挲着那些手印,忽然发现卷轴背面有字。翻过来一看,是李景隆的笔迹:34;王叔说,诗可明志。今附上大殿下旧作一首,叶兄观之。34;

    nbsp那首诗题为《咏胡杨》,其中最末两句墨迹尤深:34;纵使风沙摧筋骨,亦擎碧血向苍穹。34;

    nbsp窗外,白鹿河的方向传来隐约的笑语。叶明将卷轴郑重收入樟木箱,与虎符、青铜钥匙放在一处。箱盖合上的瞬间,一阵春风穿窗而入,案头的《安阳日志》哗啦啦翻到最新一页。

    nbsp他提笔蘸墨,在空白的纸页上写道:34;永嘉十四年正月廿八,三族诗会。乃知文化交融,非独言语之通,更在心灵共鸣。今有童谣传唱于市,虽辞俚而意远:39;黑狼的勇,白鹿的灵,安阳的笔墨写真情;34;

    nbsp笔尖顿了顿,又添上一行小字:34;胡杨籽已发芽。34;

    喜欢。

第827章 诗会风波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