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7章 孙坚献议,傅燮捐躯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却说凉州乱事,连年未平,朝臣奉诏会议,又觉得聚讼盈廷,莫衷一是;司徒崔烈,且欲放弃掉凉州,于是说:“凉州本是苦寒之地,羌乱不休,不如放弃了,让羌人独立了,归为藩邦算了。”
nbsp当时安定都尉傅燮,已经得入朝廷为议郎,亦得参与此会议,在场听了崔烈的言论,不由的鼓动热血忠肠,正色厉声道:“司徒可斩!斩了司徒,天下乃安!”
nbsp好是大胆!三语说出,四座皆惊,崔烈亦为变色;尚书郎杨赞欲顾全崔烈面目,不得不弹劾傅燮妄言。汉灵帝刘宏召傅燮询问状况,傅燮回答说:“过去冒顿冒犯天威,樊哙身为上将,自称“”愿得十万众,横行匈奴中”,慷慨激昂,没有失去人臣的节气,商议此事是非与否,季布仍然站出来说“”樊哙可斩也”。
nbsp议郎傅燮这段话是说西汉开国功臣樊哙请为将欲伐匈奴的故事。
nbsp当时汉高祖刘邦已经驾崩,匈奴单于冒顿写信调戏吕太后,吕太后大怒,召集群臣商议。当时樊哙就站出来说自己“愿得十万众,横行匈奴中”,现场群臣为了附和安抚吕太后,都夸樊哙说得好。这个时候,中郎将季布站出来说:“樊哙可斩也!当初高帝(刘邦)率军三十万被匈奴人困在平城,樊哙当时也在其中。如今他凭什么能以十万军众,横行对抗匈奴中?樊哙这是当面说谎!”樊哙当场被季布反驳得哑口无言,满朝文武百官大惊失色,吕太后只能宣布罢朝,再也不提讨伐匈奴的事。
nbsp傅燮又接着答道:“如今凉州是天下的要冲,国家的藩卫,今牧御失人,乃使一州叛逆,崔烈为宰辅,不思弭寇,反欲轻弃万里疆场;若使虏众得居此地,士劲甲坚,入寇内地,试问国家将如何抵御?这岂不是社稷深忧么?”
nbsp汉灵帝刘宏闻言,于是依从了傅燮所言,下诏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,回镇长安,相机讨贼。贼党边章、韩遂等,入掠三辅,皇甫嵩引兵出战,得将贼党击退。偏偏中常侍张让和赵忠,与皇甫嵩有嫌隙,反说他屡战无功,徒糜军饷;汉灵帝刘宏竟然不分皂白,收还皇甫嵩的左车骑将军印绶,降皇甫嵩为都乡侯。原来皇甫嵩讨伐张角的时候,路过邺中,看见赵忠的宅居逾制,奏请没收,张让又向皇甫嵩求取贿赂金钱五千万,皇甫嵩亦不应许,两人由此生恨,屡次谋害皇甫嵩;且因皇甫嵩平定张角黄巾军之乱,朝廷称为首功,若把皇甫嵩除去,好将功劳夺归内廷,自己可以受赏。果然阴谋得逞,皇甫嵩被朝廷排斥,昏昏沈沈的汉灵帝刘宏,坐受一群小人的荧惑,说是前讨张角,内侍参议有功,竟然封张让和赵忠等十三人为列侯。独不记得张让曾经联络贼军的书信么?朝廷一面使司空张温,代为车骑将军,并召前中郎将董卓,使为破虏将军,归张温节制,出兵讨伐凉州诸贼。
nbsp张温调集诸郡兵马,约得十余万人,进屯善阳,边章引众人来攻,张温与战失利,董卓亦败退。已而时届仲冬,天气严冷,夜间有流星如火,划过天空,光芒长十余丈,照进叛军军营中,驴马都嘶鸣起来,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,准备退兵。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,次日早上,董卓与右扶风鲍鸿一同出击,趁机大破叛军。贼军皆有归志,不愿力战,一哄儿弃营西走,倒被董卓等驱杀一阵,斩首数千级,还营报功。
nbsp张温令董卓前往讨伐叛羌,另外派荡寇将军周慎,追击边章。边章方败走榆中,据城固守,周慎即欲进攻。前佐军司马孙坚,方由张温奏调至军,参议军事,孙坚因此向周慎献策道:“贼新入榆中,必无粮储,定当由外输入;坚愿得万人,截贼粮道,将军率大兵为后应,贼不能久守,自然骇走;若窜入羌中,并力往讨,便可荡平,凉州得从此安靖了!”
nbsp周慎不从孙坚建议,遂引兵围榆中城。边章听闻周慎军队将到,先拨分贼党,往驻葵园;待至周慎军队攻城,坚守勿战,却密令葵园贼众,截断周慎运粮道路。周慎乏食生惊,弃去辎重,狼狈遁还。
nbsp就是董卓一路人马,行抵望垣北隅,突然遇到羌胡大队,蜂拥前来,急切不能退避,导致为敌军所包围,董卓兵马既然被困,粮饷又不继,急得董卓旁徨终日,左思右想,幸得了一条良策,立时命令军士照行。
nbsp董卓本倚水立营,就从水旁筑起一坝,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,对外宣称是捕鱼,实际上让军队趁着夜色寂静,偷偷快速从堤下通过。等叛军发现后,出来追击,董卓军队已经安全过尽,决塞放水,反将贼军众人淹死了多人,贼军慌忙走还;董卓得全师引归,反屯扶风。
nbsp刚好这个时候,边章与韩遂争功,两不相协,边章致书张温,自请投降,实际只是一缓兵计。张温却乐得应允,收兵退回长安,并将前后军情,奏报阙廷。汉灵帝刘宏阅览奏章,看见战功多出于董卓,因此特封董卓为斄乡侯,食邑千户,调任并州牧;当下颁诏付于张温,使张温转告董卓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董卓已得知封侯消息,便即志高气盈,睥睨一切,及张温使人往召,竟然迟到不去奉命。张温待久不至,再遣属吏赍诏召董卓,董卓方徐徐到来,入帐来见张温,并未谢及奏叙的惠德,且满面露着骄傲容色,居然有压倒张温的气象。已经是跋扈了。
nbsp张温看不入眼,出言谯让,董卓竟然反唇相讥,并谓西征诸将,全属无用,若非我董卓功劳,怎能使贼军畏服云云?张温又愤然与董卓语道:“边章等名虽乞降,心实难恃,将军既智勇兼全,还当再接再厉,扫平群贼,方得上报国恩!”
nbsp董卓亦抗声说道:“贼已降我,无故往攻,岂不是自失威信么?卓志在杀贼,却不愿师出无名!”
nbsp说着便起座自去。张温看见董卓如此倨傲,也不起身相送,但闷闷的坐在帐中。旁边恼了一位参军,向前密语道:“将军奈何放董卓出营?”
nbsp张温看见是孙坚,便屏去左右之人,问为何因?孙坚答说道:“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,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,按军法杀掉他。”
nbsp张温闻言,惊顾道:“董卓一向在陇、蜀一带享有威名,现在杀掉他,西进讨伐就没有依靠了。”
nbsp孙坚慨然说道:“明公亲领皇家军队,威震天下,还依赖什么董卓?看董卓今天的谈话,并不想听您的,轻上无礼,是第一条罪状。边章、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,应当及时进讨,而董卓反说不可,沮丧军心,疑惑将士,是第二条罪状。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,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,反倒狂妄自傲,是第三条罪状。古代名将,带兵临阵,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,来显扬威严,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、魏绛杀杨干的事。现在您对董卓留情,不立即斩杀,如此必然使军威受到损亏。到时后悔就怕来不及了。”
nbsp张温若果真听孙坚之言,何至养痈贻患?
nbsp张温听后,始终不忍心执行军法,于是挥手就对孙坚说道:“你暂时先回营,免得董卓会怀疑你。”
nbsp孙坚听后,于是走出军营,叹惜不已。没多久朝廷有诏书颁布到长安,进升张温为太尉,三公在外拜命,由张温为始。张温虽然不能除掉董卓,但颇重孙坚之才,推荐他为议郎。孙坚为将来东吴始祖,应将他出身履历,补叙详明:
nbsp孙坚,字文台,吴郡富春(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)人,乃是孙武之子的后裔。
nbsp孙氏世代在吴地做官。家在富春(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),祖坟在城东。史载孙坚出生前,孙氏祖坟数次出现有光怪现象,有五色云气,上连于天,蔓延到数里远近。附近的人都去观望。父老们都说:“这不是一般景象,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。”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,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,环绕吴地阊门。醒来后很害怕,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。老太太听说,回答说:“说不定还是吉兆呢。”等到孙坚出生,果然容貌不凡,头角峥嵘,状貌伟岸。
nbsp好容易长大成人,孙坚年少年时为县吏,性情宽广豁达。在他十七岁那年,随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,途中,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,在岸上分赃。商旅行人,一见此情此景,都吓得止步不前,过往船只,也不敢向前行驶。孙坚见状,对父亲说:“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,请让我去。”他的父亲说:“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。”
nbsp孙坚不管父亲所言,立刻提着刀,大步流星星地奔向岸边,一面走,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,好像正在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。海盗们远远望见这个情形,错认为眼前的人是官兵前来缉捕他们,于是惊慌失措,扔掉财货,四散奔逃。孙坚不肯罢休,追杀了一个海盗才返回,其父亲见之,大感吃惊。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,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。
nbsp当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,自称阳明皇帝,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,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。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。会同州郡官兵,协力讨伐,击溃了这股势力。这一年,正是熹平元年(172年)。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,于是,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,数年后,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。
nbsp孙坚历任三县县丞,所到之处,甚有声望,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。同他往来的人,常常达到数百多。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,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。孙坚对他们,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。接待抚养,尽心尽力。
nbsp会稽贼许生造反,逾年未平,亏得孙坚召募勇士,会合州郡兵马,阵斩许生父子。《三国志》中作许昌。
nbsp刺史臧旻,向朝廷上奏孙坚的军功,朝廷命未曾加封赏,但使他做了三任县丞。到了张角起义的黄巾之乱起,始由右中郎将朱儁保荐,历年从军,前文中已经叙及,无庸絮述了。
nbsp惟自张温出征后,司空一职,悬缺不补,会汉灵帝刘宏查阅案牍,得知杨赐、刘陶
第587章 孙坚献议,傅燮捐躯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