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济公传奇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89章 灵帝张威,何进遇救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非为陈仓起见,速救方可保城,否则必为贼有了!”

    nbsp皇甫嵩驳斥道:“君言错了!从来百战百胜,不如不战屈人。陈仓虽小,城守完固,王国虽强,未必能攻下坚城;我待贼疲敝,然后出兵往击,贼乃骇溃,这乃所谓不战屈人哩!”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董卓执拗他不过,只得静待。约莫过了八十多日,陈仓尚是守住,王国却解围退去;皇甫嵩听闻王国退去,便下令军中,从速追击。

    nbsp董卓又入请道:“兵法有言穷寇勿追,今我兵追王国,便是与兵法相背了!试想困兽犹斗,况且王国尚势力盛,怎可穷追哩?”

    nbsp皇甫嵩复反驳说道:“我前不速击,是避贼锐气;今欲往追,是乘贼势衰;国众已走,莫有斗志,不得以穷寇相比。君且为后拒,试看我前驱追贼,必能成功,不怕王国不死哩!”已操胜算。

    nbsp皇甫嵩说罢,即麾军前进,使董卓为后应,果然连得胜仗,斩首万余级,王国竟然在逃窜途中而死;董卓自愧无功,遂与皇甫嵩产生了有嫌隙。

    nbsp越nbsp年,朝廷征董卓为少府,令将部曲归皇甫嵩管辖;董卓诡词乞留,迁延不赴。皇甫嵩兄长之子皇甫郦在军中,向皇甫嵩进言道:“本朝失政,天下倒悬;若欲安危定倾,责在叔父,次为董卓。今叔父与董卓有怨,势不两容。董卓奉诏委兵,乃上书抗辩,已是逆命,又因京师浊乱,踌躇不进,更是怀奸;且董卓凶戾无亲,将士不附,叔父现为元帅,何妨声罪致讨,上显忠义,下除凶害,岂不是桓文盛业么?”

    nbsp皇甫嵩叹息道:“专命有罪,专诛亦未尝无罪;为今日计,不如据实陈奏,请主上自行裁夺便了!”

    nbsp皇甫嵩遂不从皇甫郦所言,但上了一篇弹劾奏文。汉灵帝颁诏责董卓,董卓怨恨皇甫嵩益深;皇甫嵩原不能讨责董卓,汉灵帝也不能制衡董卓,董卓坐是专恣,要从此斫丧汉室了!

    nbsp张温可诛董卓而不诛,皇甫嵩可讨董卓而不讨,虽然说是两人胆怯,亦关汉朝气数。

    nbsp惟王国逃窜被杀死,凉州略平;幽州由两张作乱,尚未平定。自称弥天将军的张纯,曾经做过中山守相,失去官位以后,因凉州叛乱,致书前车骑将军张温,愿督同乌桓突骑,往徇凉州,张温置诸不答。

    nbsp到了中平四年(187年),张纯于是对同郡的张举劝说:“如今乌桓叛还,皆愿起兵作乱。凉州贼起兵,朝廷也不能平定;洛阳中又有人生出长着两个头的孩子,这是汉朝气数衰尽,天下将出现两位君主的迹象啊。你如果与我共率乌桓之众起兵,或许能成就一番大业!”

    nbsp而张举亦曾经担任泰山太守,因为失去官职而心生怨恨,于是答应了张纯的阴谋,为不轨。于是,张纯、张举与丘力居等人联盟,成为诸郡乌桓的元帅;攻打蓟县,燔烧城郭,虏略百姓,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、右北平太守刘政、辽东太守阳终等,部众到达了十多万,屯物资肥如。张举自称天子,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,并移书州郡,声称自己将取代汉朝,让天子退位,公卿来迎。

    nbsp骑都尉公孙瓒,奉朝廷使命出征。公孙瓒本来是贵族子弟,但是因母亲出身低微,只能任书佐。公孙瓒长相英俊,声音洪亮,能言善辩,做事情讲究策略,机灵聪慧,每次向太守汇报工作时,都不一点点说,而是经常把多件事一起汇报,从没有忘误之事。太守侯氏非常赏识公孙瓒,并将女儿嫁给了他。公孙瓒得到岳父的帮助,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涿郡人的卢植,在缑氏山中学习经典。

    nbsp他亦曾拜于刘宽门下作门生,与王邑、傅燮、魏杰(《后汉书》、《续汉书》等有载)等人为同门。

    nbsp公孙瓒从此发迹,随军有年。

    nbsp至是前往讨伐两张,引兵至蓟,适值张纯攻略蓟中,由公孙瓒一马当先,率军直上,奔入贼阵,贼皆披靡,公孙瓒追杀至数十里外,方才安营。公孙瓒立下战功,升迁为骑都尉。

    nbsp张纯既然败走,复去诱同乌桓部酋邱力居等,再寇渔阳河间渤海,进入平原,公孙瓒更引兵前往击打,一直到石门山,大破贼虏,张纯等远走塞外,连妻子尽行弃去;张举亦立脚不住,随张纯同奔。

    nbsp时值中平五年(188年)九月,公孙瓒却未肯回马,继续追击贼军出塞,向北方向深入,一直进兵行军到辽西管子城。由于太过深入,导致公孙瓒的军队反而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,公孙瓒军粮食殆尽,于是杀战马吃,战马吃完后,又将弩、盾煮熟拿来充饥。公孙瓒军队力战不敌,于是只好与士卒们诀别,各自分散回家,幸亏当时已经到了冬天,天降雨雪,不少人在饥寒中死亡;而丘力居的军队也饱受饥困,于是远走柳城。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于公孙瓒。公孙瓒得朝廷升迁降虏校尉、中郎将,封都亭侯,又兼领属国长史,进屯属国,统领兵马,守护边境。

    nbsp可巧幽州牧刘虞,亦持节到任,与公孙瓒相见,公孙瓒再拟扫虏,刘虞独欲招降,探得张纯和张举两人,逃遁入鲜卑,因而派遣使者来到鲜卑中,晓谕利害,劝令送两张的首级。鲜卑酋步度根,檀石槐之孙。犹豫未决,张纯之客王政,却将张纯刺死,枭其首级送于刘虞,邱力居素来仰慕刘虞名望,亦遣使请降;公孙瓒独心怀忮忌,暗中使人邀截胡使,胡使探悉情由,绕道来到刘虞面前。刘虞乃上书请罢屯兵,但留公孙瓒率万人驻守右北平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公孙瓒始终犹不满意,遂与刘虞结下怨仇,连年不解了。看来公孙瓒的人品与董卓的人品也是相差不远的。

    nbsp汉灵帝刘宏因刘虞征战有功,拟加重赏;这个时候,刚好太尉马日磾被朝廷免了官职,于是朝廷乃超迁拜升刘虞为太尉。自从张温降职为司隶,后任太尉,朝廷在两年里面改换四五来人,如司徒崔烈、大司农曹嵩、永乐少府樊陵,以及射声校尉马日磾,迭升迭降,好似奕棋一般;就是光禄大夫许相,继杨赐为司空,再代崔烈为司徒,也不过历职年余,终致罢免;惟光禄勋丁宫,迁任司空司徒,还算任职较长;司空刘弘,也是由光禄勖超迁,才略都不过平庸。且当群阉擅权时候,三公俱若赘疣,窃位苟禄,备员全身,乃是当日三公的避灾总诀,无庸一一絮述了。

    nbsp藓毫榈墼谖坏闹衅饺年八月的某一天,位于怀陵之上的天空中,突然聚集了成千上万只的麻雀。这些小小的麻雀发出悲哀而凄厉的鸣叫声,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注意和不安。随后,这些麻雀的行为变得异常,它们开始在空中相互追逐、啄斗,场面混乱不堪。这些麻雀自相残杀,异常激烈,以至于有许多麻雀的头颅被生生地撕裂,血迹斑斑的头颅最终散落在树枝上和荆棘丛中,场面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nbsp这一奇异的现象在当时被人们视为不祥之兆,人们纷纷议论,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的警示。

    nbsp到了中平六年四月,汉灵帝刘宏突然有疾,卧床数日,不能视朝,公卿以下,各请册立太子,杳无复音;待至月余,不闻召入大臣,宣扬末命。只上军校尉蹇硕,却得出入寝宫,得与汉灵帝刘宏商量决定后事。看来汉灵帝始终还是非常信任宦官。正想依旨宣布,不料汉灵帝刘宏的病情变重,仓猝之间就一命归阴了。终年三十四岁,在位二十一年。

    nbsp蹇硕秘不发丧,矫诏召大将军何进,入宫接受顾命。何进前去接收了诏旨,匆匆入宫;甫至宫门,正与蹇硕手下司马潘隐相遇。潘隐举手示意,叫他休要进入。何进与潘隐本是故交,慌忙退归营中,潘隐亦随至,向何进报告道:“御驾已崩,蹇硕欲杀将军,迎立皇子刘协为帝,愿将军另图至计!”

    nbsp何进闻言,不觉大惊,亟引兵往屯百郡邸,汉时郡国百余,皆置邸,京师总邸,叫作百郡邸。静听后命。

    nbsp俄而何后又派人召何进,进详细问明,方敢驰入,究竟宫内有何隐情,在此直道其详:

    nbsp原来汉灵帝刘宏不喜欢何皇后生的儿子刘辩,而是喜欢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。群臣奏请汉灵帝立皇太子时,汉灵帝认为刘辩行为轻佻,没有帝王的威仪,不适合做皇帝,所以想立皇子刘协为太子,但是因为何皇后在宫中受宠,而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廷中位高权重,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,一直到了汉灵帝驾崩的时候都没有立太子。

    nbsp上军校尉蹇硕,为汉灵帝刘宏所亲信,他在当时早已窥透圣上心意,于是秘密劝汉灵帝刘宏派遣何进西征,汉灵帝刘宏于是当即依其建议,命何进西击韩遂;何进亦知汉灵帝不怀好意,未肯轻易出发,于是奏遣袁绍募兵徐兖,俟到袁绍回到京都,方可西行。

    nbsp就这样蹉跎了一二年,汉灵帝刘宏病竟然一病不起,自知顾命难宣,没奈何与蹇硕秘密商议,叫他拥护次子;蹇硕欲先诛何进,然后再立皇次子刘协,偏偏此事又为潘隐所败露,不能逞谋,于是只好听命何后,立皇长子刘辩为嗣主。

    nbsp何进既已问明原委,自然放胆入宫,奉皇子刘辩即位,尊何后为皇太后。

    nbsp这个时候,刘辩年仅才十四岁,所以未能亲政,当由何太后临朝,大赦天下,改元光熹;汉灵帝刘宏尚未发丧,为何便慌忙要改年号?朝廷下诏封皇弟刘协为渤海王,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,与何进同录尚书事。

    nbsp何进既然入秉朝政,遂思如何除去蹇硕,为报怨计,可巧袁绍返回京城,乃为何进参谋,不但欲将蹇硕加以诛杀,且拟尽诛宦官,扫清宫禁。

    nbsp何进因袁氏累世贵宠,引袁绍为助,且征何颙为北军中侯,荀攸为黄门侍郎,郑泰为尚书,与同心腹,期在必成。蹇硕亦暗地加以防备,因致中常侍赵忠、宋典等秘密写了书信,让其同党郭胜投递给何进。

    nbsp郭胜与何进同籍南阳,素来相互关照,竟然赶至大将军府,出书示于何进。何进展书一阅,不由的吃了一惊。正是:

    nbsp外戚内阉争死命,败家亡国兆凶机。

    nbsp欲知书中所说何事,容至下回叙明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589章 灵帝张威,何进遇救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