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京城寻宝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24章 宝岛来信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回到北京的第三天,聚宝斋的门口出现了一个牛皮纸包裹的快递,寄件人一栏只写着34;台北,林34;。

    nbsp34;这谁啊?34;老张掂了掂包裹,34;还挺沉。34;

    nbsp老邻居推了推眼镜:34;先拆开看看。34;

    nbsp包裹里是一本精装的《故宫文物南迁纪实》,扉页上夹着一封信:

    nbsp34;三位先生:

    nbsp家父周世昌在临终之际,紧紧握住我的手,用微弱但坚定的声音对我说:“孩子,我在大陆还有七处藏宝,这是我一生的心血,你一定要找到它们。”我泪流满面,连连点头,表示一定会完成父亲的遗愿。

    nbsp如今,听闻诸位已经成功地将这七处藏宝全部寻获,我心中的感激之情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,难以用言语来形容。这些宝藏不仅仅是父亲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,更是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的见证。

    nbsp每一处宝藏都承载着父亲的情感和记忆,它们就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,让我能够感受到父亲曾经的生活和心境。这些宝藏的发现,不仅是对父亲的一种慰藉,也是对我们家族历史的一次重要揭示。

    nbsp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加完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,我特意随信附上了家父在台湾时的日记副本。这些日记记录了他在台湾的生活点滴,包括他的工作、朋友、日常琐事等等。同时,这些日记也充满了他对大陆的思念之情,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。

    nbsp我希望这些日记能够为你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一些帮助,让你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和他所经历的时代。同时,也希望通过这些日记,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岸同胞之间的血脉相连和情感纽带。

    nbsp再次感谢诸位的努力和付出,让这些宝藏重见天日,也让我们家族的历史得以延续和传承。

    nbsp再次感谢诸位的努力和付出,愿这些宝藏能够继续见证我们之间的情谊。

    nbsp另,家父曾言,若文物重归国家,当以聚宝斋为见证。

    nbsp周慕云nbsp敬上34;

    nbsp老张翻着那本台湾出版的日记副本:34;这周家后人怎么知道是咱们找到的?34;

    nbsp我指了指书里夹着的剪报——正是《人民日报》报道我们发现文物事迹的文章。

    nbsp周世昌在台湾的日记从1949年12月开始,字迹越来越潦草,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:

    nbsp34;民国三十九年元月,台北雨。昨夜又梦回紫禁城,醒来泪湿枕巾;

    nbsp34;民国四十五年冬,闻大陆开始重修故宫,欣慰之余,更添怅惘;

    nbsp34;民国六十七年,老矣,恐难再见故土。特将大陆藏宝图分为七份,盼有缘人得之;

    nbsp最后一页写于1982年,字迹已经颤抖得不成样子:

    nbsp34;此生最大憾事,莫过于未能亲手将文物完璧归赵。若有来世,愿再做故宫一守门人;

    nbsp老邻居摘下眼镜擦了擦:34;这老爷子......到死都惦记着这事。34;

 

第124章 宝岛来信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