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 公孙家族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【当前时间:启朝景元二年七月初四】
nbsp【叮——签到成功,获得“化肥农药制备流程”】
nbsp系统提示音落下,一册厚如砖块的线装典籍已悄然落在王镜掌心。
nbsp她当即开始翻阅,典籍内页详尽记载了腐熟堆肥、草木灰制钾肥、骨粉提磷肥的具体步骤,甚至标注了不同作物适用的肥料配比;农药部分则细分了防治螟虫、蚜虫的草木药剂配方,从原料采摘到熬煮火候,皆有图文注解。
nbsp这些方法虽与当下“靠天收、凭经验”的农耕模式截然不同,但原理皆合乎农时与物性,理论上完全可落地。
nbsp不过,纸上方案终究需经实践打磨。比如堆肥的发酵温度如何精准把控?不同地域的土壤肥力差异该如何调整肥料用量?这些细节,还需专业人手反复试验优化。
nbsp或许可以择取炼丹术士或宫廷匠人进行试验,待法子成熟,再颁行天下,以兴农桑。
nbsp此术若能顺利推广至天下农间,一亩之地的粮产有望翻倍,于民生、于国库皆有大利,实为稳固启朝根基的长久良策。
nbsp……
nbsp朝会之际,文武百官分列两侧。
nbsp公孙瓒使者递上急奏——辽东太守公孙度病重薨逝,其子公孙康仓促继位,部族旧臣各怀异心,辽东境内已现乱局。
nbsp王镜闻言,凝神思索。辽东的公孙度家族,乃是盘踞东北多年的割据势力。此前王镜已平定东汉十三州,登基称帝,当时公孙度曾上表称贺,名义上向王镜称臣,并按例缴纳贡赋,没想到这么快就换了人。
nbsp辽东之事一出,朝堂上亦是议论纷纷。
nbsp贾诩第一个站出来,“陛下,此乃天赐良机!公孙康刚继位,根基不稳。若不趁此机会收复辽东,日后必成大患。”若放任公孙康稳住局面,在辽东做大,未来可能联合高句丽、鲜卑南下。放任割据亦会削弱中央威信,可能引起其他边地将领效仿。
nbsp御史大夫蔡琰出列奏请:“公孙氏割据辽东二十余载,昔年陛下一统十三州、承汉称帝时,公孙度虽上表称臣,却私封‘辽东侯‘平州牧,官爵自授、税赋截留,垄断辽东铁矿、战马之利,更暗纵胡骑扰我边民,行裂土分疆之实……此等罪状,足以令天下共击之!”
nbsp这番话正中王镜心意。
nbsp“朕意已决——朕愿承汉武遗志,诛灭这等僭越割据之徒,收复辽东旧土,今日便定下调令,讨伐辽东!”
nbsp诏令既下,朝堂之上即刻议定征辽方略。
nbsp陆路由张辽、张合挂帅,统领精锐的九霄雷骑。
nbsp辅以公孙瓒所遣大将田豫及幽州突骑,田豫久居幽州,熟稔卢龙塞至柳城的险道关隘,幽州突骑更是善骑射、耐严寒的北方劲旅;
nbsp另配五千工程兵,携开山斧、架桥索,专司修缮卢龙古道、搭建临时浮桥,确保大军粮草畅行。
nbsp军师一职,则委以贾诩,为陆路大军稳掌方向。
nbsp水路则由甘宁、吕蒙领军。
nbsp战前一月,青州东莱港已昼夜赶造楼船,此船高十余丈,分三层,上层设箭楼、中层载步兵、下层储粮草,可载千兵横渡渤海。
nbsp水师出征时,将携火油、火箭等火攻器械,趁公孙氏主力应对陆路时,水师直捣后方。
nbsp切断公孙氏退路,形成“陆路强攻、水路包抄”的合围之势。
nbsp七月中旬,征辽大军陆续开拔。
nbsp张辽率领的陆路大军最先出发,田豫带着幽州突骑在前引路。
nbsp田豫指着远处的关隘,“张将军,前面就是卢龙塞了。过了这里,就进入辽东地界了。”
nbsp张辽眯起眼睛:“传令下去,全军戒备。”
nbsp与此同时,甘宁的水师也从东莱港扬帆起航。巨大的楼船在海面上排开,蔚为壮观。吕蒙站在船头,海风吹得他的披风猎猎作响。
nbsp“听说辽东的海岸多暗礁?”吕蒙问道。
nbsp甘宁拍拍胸脯:“我早就派人探过路了。这次走的是新航线,保管公孙康想不到。”
nbsp襄平城内,刚刚继位的公孙康正在府中议事。他比父亲瘦削许多,眼窝深陷,显然这几日没睡好。
nbsp探子慌慌张张跑进来:“报!汉军已过卢龙塞!”
nbsp公孙康眼中满是震惊:“这么快?”
nbsp谋士阳仪急忙道:“主公莫慌。汉军远来,我们以逸待劳,未必会输。”
nbsp帐下将领卑衍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主公,卢龙塞至襄平需经无虑、险渎二城,此二城依山而建,城墙高厚,臣愿率军驻守险渎,凭城阻击汉军!”
nbsp阳仪亦补充道:“只要撑过这段时日,汉军远道而来,本就难以持久作战,届时必然不战自退!”
nbsp公孙康以为言之有理,遂依计下令。
nbsp……
nbsp无虑城外,汉军攻城战打响。
nbsp张辽令工程兵架设云梯,士兵们顶着城上的箭雨,奋力攀爬。城上守军虽顽强抵抗,却架不住九霄雷骑的威慑,无虑城守军溃不成军,不到一个时辰便献城投降。
nbsp次日清晨,张辽率军继续
第355章 公孙家族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