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手握金手指,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56章 辽东之地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子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村里的兽医说,这些马和羊要与本地的牲畜配种,日后辽东的马会更壮,羊会更多。

    nbsp陈阿福家买了两只小羊羔,养在院子里,每天喂些干草,小羊羔长得飞快,兽医说再过半年就能下崽了。

    nbsp后山的坡地上,种了大片的苜蓿。这苜蓿冬天能窖藏,做成青贮饲料,这样一来,冬天就有充足的草料喂牲畜了。

    nbsp兵士们还从下游运来鱼苗,小心地投进村口的小河与陂塘里,待到明年春天就能捕鱼,到时候村里每户都能分到鱼,既能改善伙食,还能拿出去换些钱用。

    nbsp村里的桑园,近来也热闹起来。农官说辽东的气候适合种桑养蚕,还在桑园边盖了几间暖房,冬天可以给蚕宝宝保温。

    nbsp村里的妇人都去桑园采桑叶,陈阿福的娘子也不例外,每天采完桑叶,就去暖房里喂蚕。

    nbsp暖房里烧着炭火,温度刚刚好,蚕宝宝长得白白胖胖,吐出来的丝又细又亮。明年春天收了蚕丝,织成丝绸,也能卖个好价钱。

    nbsp村里还有几户人家种了棉花,农官介绍说,这棉花在江东早就用来织布了,织出来的布又结实又耐用,冬天做成衣服,格外暖和。

    nbsp村西的山坡上,有梨树、枣树,还有些从山里移栽的野生山葡萄。以前山里的野果子没人管,熟了就烂在地里,如今种了这些果树,明年秋天就能吃梨、吃枣,还能喝上葡萄酒,日子越过越有滋味。

    nbsp这秋日的辽东,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,村里的牲畜肥壮健壮,河里的鱼儿自在游弋,山上的果树缀满果实。

    nbsp陈阿福站在自家的田埂上,望着远处海面上巡逻的水师战船,近处军屯田里兵士们忙碌收割的身影,从前在青州逃荒时,他从未想过,自己能有这样的日子。

    nbsp有属于自己的土地,有填饱肚子的粮食,有暖和的衣服,还有安稳的家。这一切,都是陛下的新政带来的,是陛下给了他们这些流民一条活下去的路。

    nbsp再过几年,这辽东的土地会更肥沃,粮食会更充足,人口会更兴旺,到那时,再也不会有人背井离乡逃荒,再也不会有人忍饥挨饿。

    nbsp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,终将长成庇护万民的参天大树。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鞍山官办铁坊内,往日低矮的土炉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几座两丈多高的高炉,炉身用耐火泥砌得严丝合缝,旁边还架着木制的水车。

    nbsp这是新改进的高炉,能提高炉温。水车连着风箱,不用人拉,水流一冲就能鼓风,还能把空气先预热了,比以前用的土炉旺了不止一倍。

    nbsp匠人们正在处理矿石,先把矿石堆在空地上焙烧,再用锤子敲碎,旁边还堆着石灰石。

    nbsp先焙烧去掉矿石里的潮气,加石灰石能脱硫,炼出来的铁水更纯,炼出的铁锭,也没有以往常见的砂眼,质地细密得很。

    nbsp铁坊里还多了炒钢炉和灌钢池,将生铁加热到半流体状态,匠人用长勺反复搅拌炒去杂质,就能得到软钢。

    nbsp再把熟铁和生铁叠在一起烧炼,灌成钢锭,便是硬度更高的钢。以往要反复锻打百次才能成的百炼钢,如今几天就能炼出来,硬度还不差。

    nbsp铁坊的角落,摆着许多铸铁的铁范,有犁铧的、镰刀的,还有箭头的。

    nbsp以前铸农具要做泥范,用完就碎,如今这铁范能反复用,一天能铸几十件犁铧。

    nbsp铁坊还分了工,有人专门炼生铁,有人炒钢,有人铸器,有人锻打,像流水一样快。如今铁坊的产量比足足以前翻了五倍,兵器、农具,应有尽有。不多时,百姓就能用上新犁种地。

    nbsp铁坊还开始用煤矿当燃料,旁边的院子里堆着黑黢黢的煤块,还有匠人在收集废铁回炉。只因总砍树烧炭会毁了林子,用煤和废铁,能省不少木头。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与此同时,在辽东湾营口的盐场,盐户张阿婆正捧着一捧雪白的盐,笑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nbsp她原是辽东本地盐户,祖祖辈辈都用煮盐法。把海水倒进大铁锅,烧柴煮上大半天,才能熬出一小罐盐,还带着苦味,颜色也发黄。

    nbsp可自从陛下来了,盐场就变了样。海边修了连片的盐田,分成一格格的,先把海水引进蒸发池晒,等海水变浓了,再倒进结晶池,铺上细沙,让太阳接着晒。结晶池边还架了滤水板,能滤掉海水里的杂质。这是陛下教的晒盐法。

    nbsp张阿婆蹲在结晶池边,用木铲轻轻刮着池底的盐。那盐像雪一样白,颗粒细得像粉末,尝一口,只有纯粹的咸,没有半分苦味。

    nbsp“以前煮的盐又黄又苦,还带着沙,如今这雪晶盐,看着就喜人,吃着也香!腌鱼、腌酸菜,再合适不过了!”

    nbsp大家都说新盐好,煮盐时不用再熬夜看火,省了柴火钱,晒出的盐产量高,以前一个月煮一罐,如今十天就能晒出三罐,最重要的是,这雪晶盐干净,不会像以前那样吃了闹肚子。

    nbsp盐场还设了盐官,统一收盐、卖盐,价格公道。张阿婆拿着卖盐的钱,买了两斤新麦粉,又给家中孙儿扯了块布,心里踏实得很。

    nbsp百姓们心里都明白,是陛下的到来,让这辽东的日子,越来越有奔头了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356章 辽东之地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