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328集:实施新机遇开发计划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实,把什么都录了。”

    nbsp林晓彤立刻调出深圳厂的数据对比:“咱们那边的机器底座是铸铁的,铁岭的是焊接钢架,刚性差,容易传振。”

    nbsp“那就别让它硬扛。”刘好仃抓起笔,在纸上画了个三层结构:金属底+硅胶层+固定卡扣。“做个软垫,让它学会‘蹲马步。”

    nbsp林晓彤当场用建模软件推演,十五分钟后发过去一份简易封装图。王浩在车间找了块硅胶垫,又从维修班借来打孔器,现场改装。十点整,第二次测试开始。

    nbsp波形图稳住了,信噪比回升到八成八。

    nbsp“能用。”刘好仃松了口气,“叫它‘防震三明治,写进手册第一条。”

    nbsp接下来三天,他们开启了三班倒的声纹采集。深圳厂的三类工况样本陆续入库:正常切割的节奏清晰,刀具磨损的声音像是钝刀切西瓜,冷却不足时则带着一种干涩的摩擦感。

    nbsp但问题出在夜间。通风机每两小时启停一次,每次都会在频段上留下一道规律的脉冲。算法一碰到这信号,就亮起黄灯,误报率飙到三成七。

    nbsp“机器分不清是机器在喘气,还是机器要完蛋。”王浩盯着屏幕,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发酸,“滤不掉,它就永远是个大惊小怪的管家。”

    nbsp刘好仃沉默了一会儿,忽然说:“咱们一直想模拟故障,可真正的故障哪是模拟出来的?去报废线。”

    nbsp“报废线?”

    nbsp“那台停了半年的旧切割机,主轴偏磨,冷却管漏液,毛病齐全。让它跑一晚上,咱们去录‘真病的声音。”

    nbsp当晚,他们把采集器架在报废线上。机器一启动,声音就和正常产线完全不同——像一个咳嗽多年的老人在干活。算法刚开始还频繁报警,可录到第三个小时,突然在某个频段捕捉到一段持续偏移的信号。

    nbsp王浩放大那段音频,做了频谱对比:“这是刀具偏磨的特征波,和白天模拟的完全不一样,更隐蔽,但更准。”

    nbsp他把数据导入初级判断模型,重新设定阈值。凌晨四点十七分,系统首次在未人工干预的情况下,识别出一段异常信号,并触发红色预警灯。

    nbsp灯亮的那一刻,谁都没说话。

    nbsp林晓彤低头看了眼记录表:72小时整,样本量217段,有效预警1次。

    nbsp“第一次。”她说,“它真的自己听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nbsp王浩伸了个懒腰,刚想说话,屏幕右下角突然跳出一条新提示:铁岭厂的备用机今日检修,原定后天的复测可能提前。

    nbsp刘好仃站起身,把防震三明治的设计图打印出来,顺手塞进王浩的背包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1328集:实施新机遇开发计划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