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周崛起: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00章 大周百姓药典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nbsp小皇帝想要推行的全民养猪大业,从此走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北方秋收之后。

    nbsp百姓家中的存粮以及朝廷各地设立的粮仓,逐渐充盈起来。

    nbsp在朝廷的组织下。

    nbsp幽州,相州,青州,兖州,襄州等地开始向辽东迁居人口。

    nbsp这次迁徙规模达到五万户,足有二十多万人。

    nbsp而辽西的那些高句丽俘虏,要到年后才会迁往中原地区。

    nbsp到时将由朝廷统一安排。

    nbsp此时。

    nbsp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为辽西的秋收挥汗如雨。

    nbsp还有一些壮劳力,则在为潢水河谷上游的要塞建设添砖加瓦。

    nbsp本着合理利用劳动力的原则。

    nbsp贺若弼肯定不会让他们闲着吃干饭。

    nbsp十月十五。

    nbsp大朝会。

    nbsp大医署经过一年的整理,编纂。

    nbsp小皇帝期待的民间常用药方终于成书了。

    nbsp全书收录了生活中常见的上百种病症以及上千个药方。

    nbsp宇文衍赐名——《大周百姓药典》。

    nbsp交由工部书坊雕版,大量印刷。

    nbsp朝廷下诏,全天下推广。

    nbsp草药医道一途,繁奥玄妙,为华夏先人沿用数千年。

    nbsp救死扶伤,除病祛疾!

    nbsp绝不是后世屑小一句不科学就能否定的?

    nbsp此药典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当下医疗条件落后的局面。

    nbsp但对于那些偏远少医地区的百姓,可能就是救命良方。

    nbsp别小看这些常见病症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nbsp哪怕是一个感冒发烧,都有可能要人小命。

    nbsp在小皇帝地推动下。

    nbsp太医署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医者交流大会。

    nbsp广邀天下医师齐聚长安,进行医道交流,促进医学发展。

    nbsp宇文衍知道。

    nbsp医道一途同样存在敝帚自珍的情况。

    nbsp很多医术高超的医者,都是固守家族延续或是收徒的形式传承医术。

    nbsp时间久了之后,就很容易造成医术失传。

    nbsp这也是古代先贤创立的很多知识,技术,越传越差,最后没落甚至消失的一大原因。

    nbsp虽然会很艰难。

    nbsp但小皇帝还是希望为大周的学术交流撕开一道口子。

    nbsp同时,太医署扩大教学规模。

    nbsp从之前的四五百人,扩展到五千人,取消门第限制。

    nbsp但凡通过太医署招录考试,不论出身,一律招收。

    nbsp可能实际操作中,肯定会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。

    nbsp不过,朝廷会制定严格的律令予以约束。

    nbsp就算不能完全杜绝,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。

    nbsp宇文衍就是要把一些事情先做起来。

    nbsp然后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

    nbsp相信诏令下达后,一定会在医道界掀起一股浪潮。

    nbsp除此之外。

    nbsp朝会上,还下达了另一道诏令:

    nbsp朝廷于各地广设蒙学、乡学、县学、郡学等官办学堂,书院。

    nbsp同时,鼓励民间创办私塾,书院。

    nbsp《蒙学算经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定为蒙学书籍之一。

    nbsp算术、农学、时政成为各级官学必修课目。

    nbsp小皇帝绝对不允许大周学子,两耳不闻窗外事,nbsp一心只读圣贤书。

    nbsp知是行之始!

    nbsp读书一为明理,二为立业。

    nbsp若是单纯只为做官,把仕途视为唯一立业之道。

    nbsp那就是本末倒置,读书便成了浮于形式的敲门砖。

    nbsp这样的书生,只是王权统治下的工具人罢了。

    nbsp对于国家的进步,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!

    nbsp宇文衍需要的是能干实事,又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200章 大周百姓药典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